和王有道二首(其二)

泉南幕府峻华迁,不涉铨曹已自贤。

悟物颇闻才半偈,受知顾岂待三篇。

青连山顶行行去,香度莲腮细细传。

郊外高情想夷旷,诗成无惜襞云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泉南山府的官署华丽迁移,还未进入选拔官吏的部门已显贤能。
领悟事物已听过一半佛法,得到赏识哪里需要多篇文章。
沿着青色山峰上路,香气慢慢飘过莲花的脸庞。
在郊外高尚的情怀如同开阔的天地,写成诗篇毫不吝惜地用云纹纸书写。

注释

泉南幕府:指泉南山府的官署。
峻华迁:官署华丽迁移。
铨曹:选拔官吏的部门。
自贤:自身表现出贤能。
悟物:领悟事物。
才半偈:听过一半佛法。
受知:得到赏识。
三篇:多篇文章。
青连山顶:青色山峰顶上。
莲腮:莲花的脸庞。
细细传:慢慢飘过。
郊外:郊外。
夷旷:开阔的天地。
诗成:写成诗篇。
襞云笺:用云纹纸书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王有道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泉南山幕府为背景,表达了对人才的赞赏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幕府峻华迁"描绘了幕府的显赫气象,"不涉铨曹已自贤"则赞美了主人公的才能超越了常规选拔的范畴。"悟物颇闻才半偈"暗示了主人公的智慧和文学造诣,即使是简短的诗句也能展现其深刻领悟。

"受知顾岂待三篇"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才华并非依赖于多篇文章来展现,而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得到认可。"青连山顶行行去,香度莲腮细细传"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主人公的足迹比作山峰之巅,其才华如莲香般悄然传播。

最后两句"郊外高情想夷旷,诗成无惜襞云笺"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公在郊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的欣赏,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期待,认为即使是最精致的纸张也不足以承载其佳作。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人才的独特魅力和文学创作的价值,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敬仰和对人才的推崇。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王有道二首(其一)

客里羁情厌九迁,相逢赖有故人贤。

见贻劳苦平生句,如诵中和乐职篇。

江左风流从昔著,日边事业向来传。

祇应好语盈编简,并待秋风送锦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王应夫见贻二首(其二)

况味年来薄,书音寄亦稀。

乱离多病后,人物故园非。

潮揭当年会,朋侪几旐归。

悲心那听此,生理念依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王应夫见贻二首(其一)

不见应夫久,永怀清晤同。

名高湖海内,诗在笑谈中。

光泛崇兰露,香传碧桂风。

只应家学著,更看庙堂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六)

晓程寒水散城隅,款段徐行得自摅。

天外好山宜日衬,风前老柳半虫书。

赓诗已玷清新后,扣户仍烦剥啄初。

忙似老农无住著,看人仓庾亟持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