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吴子真

子居金华山之东,我居金华山之西。

东西相望二百里,半面未识心相知。

扳条采荣远莫致,梦中往往或见之。

子持一卷易,我携一篇诗。

此诗此易世不识,与子共作千年期。

前乎千载事已矣,后乎千载谁是非。

握手论心语未了,松风万壑寒生衣。

山深梦断不可觅,落花耿耿寒梅枝。

起视金华万山顶,惟有白云来去飞。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住在金华山的东边,我则在山的西头。
两山相隔二百里,虽然只见过一半,心灵却已相通。
摘取花朵虽遥远,梦中常见你的身影。
你手握一本经书,我带着一首诗篇。
这诗这经世人难识,愿与你共享千年的约定。
千年之前的事已成过往,千年之后又有谁能评说对错。
握手交谈,心意还未尽,松风穿过山谷带来阵阵寒意。
山深梦醒难以追寻,只有落花和寒梅陪伴在侧。
起身仰望金华山顶,唯有白云自在飘飞。

注释

居:居住。
东:东方。
西:西方。
相望:互相遥望。
扳条:攀折树枝。
致:送达。
易:经书。
共作:共同创作。
千载:千年。
是非:对错。
松风:松树间的风。
耿耿:明亮、清晰。
寒梅:寒冬中的梅花。
起视:起身看去。
白云:白色的云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吴子真之间的情谊和相互的思念。诗中金华山东西两侧,象征着两人虽然身处不同之地,但心灵却紧密相连。"东西相望二百里,半面未识心相知"表达了即便是素昧平生,也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与理解。

"扳条采荣远莫致,梦中往往或见之"则透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虽身在异地,却常在梦中相见。接下来的"子持一卷易,我携一篇诗"显示了两人都有着各自的学问和兴趣,但这并没有隔阂他们的情谊。

"此诗此易世不识,与子共作千年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同创造的诗词或易学能够流传千年,即使世人不能理解,他们之间的承诺和情谊也会长存。"前乎千载事已矣,后乎千载谁是非"则是在反思历史的洪流中,时间久远之后,很多事情都会被遗忘,但他们的情谊将超越时光的考验。

"握手论心语未了,松风万壑寒生衣"描绘了一种深情厚谊的场景,虽然言语未尽,却也只能感受到那份难以言表的心意。而"山深梦断不可觅,落花耿耿寒梅枝"则是对两人之间无法再续前缘的无奈和悲凉。

最后的"起视金华万山顶,惟有白云来去飞"展现了作者在金华山之巅所见的一切,只剩下那飘渺的白云,在天地间自由翱翔,这也许是对两人情谊最好的寄托,即便是在人世间无法相守,心灵却能如同那白云一般,超越尘世的束缚。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诸公游山作

金华山巅一挥手,俯视尘寰仰星斗。

闲云满地白鹤飞,积雪暗天苍兕吼。

北山周回七百里,名著洞天非不久。

世人未识山中乐,问我山中何所有。

旧传叱石化羊眠,亦有耕田驱鹿走。

大士浴瓶今尚在,孝标书堂谁与守。

翩然东访赤松子,何须辟谷能延寿。

出门一笑天地宽,龊龊徒为儿女丑。

君不见东坡游赤壁,东望武昌西夏口。

江山风月两依然,谁能与客携鱼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答诸友

之子词场无敌手,骑麟翳凤集北斗。

藉藉人间月旦评,滔滔笔下风涛吼。

方抟扶摇九万里,可速则速久则久。

文章何止拟相如,政事亦堪脩冉有。

回首落日烟尘昏,满眼风寒沙石走。

老天应未丧斯文,君子固宜知所守。

刀以铦而缺,砚以钝而寿。

名高多谤毁,女妒无妍丑。

乃知明哲可保身,安用嚅唲浪开口。

悠然一笑对南山,壁上有琴樽有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紫薇翁歌

一掬之泉,可湘可沿。一拳之石,可漱可眠。

其动也以天。万壑之风,不琴而弦。

两山之云,不炉而烟。其静也以天。

前钟后鼎,左瓢右箪。

何荣何辱,孰愚孰贤,先生笑而不言。

形式: 古风

感兴(其二)

游鱼闻饵香,宁悟钩入口。

不忍一朝饥,竟落渔人手。

捕雉必以媒,相呼欣得偶。

失身罗网中,乃为媒所诱。

嗟哉二物微,智不料其后。

飞潜一失所,虽悔复何咎。

矧为物之灵,而不慎所守。

饥渴能害心,交游多卖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