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翁歌

一掬之泉,可湘可沿。一拳之石,可漱可眠。

其动也以天。万壑之风,不琴而弦。

两山之云,不炉而烟。其静也以天。

前钟后鼎,左瓢右箪。

何荣何辱,孰愚孰贤,先生笑而不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紫薇翁歌》,创作于宋末元初,由诗人于石所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和天地不仁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一掬之泉, 可湳可沿。 一拳之石,可漱可眠。其动也以天。" 这几句诗描述了小溪的流水和岩石的宁静,通过“其动也以天”表达了万物皆由自然法则而运动,与人类无关。

接着,“万壑之风,不琴而弦。 两山之云,不炉而烟。” 这里的“万壑之风”与“两山之云”,象征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尽管没有人为的音乐或烟火,但自然本身就是最完美的乐章。

"其静也以天。"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宁静也是遵循天道的体现。

最后,“前钟后鼎,左瓢右箪。何荣何辱,孰愚孰贤,先生笑而不言。”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钟、鼎、瓢、箪等都是古代的器物,这里象征着一种简单而安逸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荣辱、愚贤等概念都变得不再重要,而“先生”面对这些世间的是非,只是笑而不言,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返璞归真、顺应自然之道的追求,以及面对纷扰复杂的世间是非保持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其二)

游鱼闻饵香,宁悟钩入口。

不忍一朝饥,竟落渔人手。

捕雉必以媒,相呼欣得偶。

失身罗网中,乃为媒所诱。

嗟哉二物微,智不料其后。

飞潜一失所,虽悔复何咎。

矧为物之灵,而不慎所守。

饥渴能害心,交游多卖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感兴(其一)

愚公欲移山,精卫欲填海。

嗟乎智力穷,山海元不改。

春秋更战国,仁义日荒怠。

近趋管晏功,远受仪秦诒。

杨墨骋邪说,申韩祸无罪。

孔孟生其间,迂阔谁复采。

群嚣竞纷纭,智力几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长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感兴(其五)

群栖平沙雁,有警奴辄鸣。

鸣多谓奴妄,哀嗷堕弓矰。

甡甡中林鹿,以媒诱其群。

相呼入网罟,鹿死媒独生。

骨肉不相信,效忠况他人。

轻言托心腹,卖友终不仁。

君子能审友,四海皆弟兄。

形式: 古风

感兴(其四)

鹰犬饱粱肉,饥人厌粥糜。

墙屋被文绣,民有号寒儿。

禽兽食人食,土木衣人衣。

俗偷或过侈,民穷易为非。

君子固有守,岂若世所为。

富贵苟可得,贫贱终莫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