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春峡.咏归堂

结庐东山阿,屹然俯全闽。

下有黄龙渊,浮光抱层云。

彼美谷口翁,杖策来往频。

明月自为友,顾影相为邻。

撷芷佩芳兰,不与麋鹿群。

虚堂发辉素,黄卷日相亲。

采薇芼晨羹,弋凫侑清樽。

曝日负岩窦,为童浴溪濆。

微吟曳双屐,踏破青苔纹。

归与自乐只,此意将谁论。

点狂圣所与,聊欲继馀芬。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东山脚下建屋居住,高耸俯瞰整个福建。
山下有黄龙深渊,水面反射的光芒环绕着层层云雾。
美丽的山谷老翁,常拄杖频繁往来。
明亮的月亮是我朋友,我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采摘香芷佩戴兰花,不混迹于野兽群中。
空荡的厅堂散发出洁白的光辉,每日与书籍相伴。
采集薇菜烹制早餐,猎获野鸭佐酒清饮。
在阳光下靠着岩石缝隙,让孩子们沐浴溪边。
轻声吟唱,拖着木屐,踏破青苔的纹理。
回家独自享受乐趣,这份心境向谁诉说?
这或许符合狂放圣贤的追求,姑且延续他们的风范。

注释

结庐:建造房屋。
东山阿:东山脚下。
屹然:高耸的样子。
俯全闽:俯瞰整个福建。
黄龙渊:深水潭。
浮光:水面反光。
谷口翁:山谷中的老人。
杖策:拄杖。
顾影:回头看影子。
邻:邻居。
撷芷佩芳兰:采摘香草佩戴兰花。
黄卷:泛指古籍。
相亲:相伴。
采薇芼晨羹:采摘薇菜做早饭。
弋凫:猎取野鸭。
曝日:晒太阳。
负岩窦:靠着岩石缝隙。
微吟:轻声吟唱。
曳双屐:拖着木屐。
归与:回家。
自乐只:独自快乐。
点狂圣:狂放的圣贤。
聊欲:姑且想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结庐东山阿,屹然俯全闽。" 开篇即设定了诗人的隐居环境,是在东山之巅建造了一座简朴的庐舍,从高处可以俯瞰整个福建地区。这不仅描绘了景,也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远观天下的心境。

"下有黄龙渊,浮光抱层云。"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强化了隐居之地的神秘与美好。黄龙渊可能是指一处清澈的水域,而浮光和层云则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彼美谷口翁,杖策来往频。" 这里的“美谷口翁”应是一位常来此地散步的老者,手持拐杖,频繁往返于这片美丽的山谷之中。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明月自为友,顾影相为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受。在没有人的夜晚,只有明月作为朋友,而自己的影子则像是邻居。这是对孤寂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撷芷佩芳兰,不与麋鹿群。" “撷芷”可能指的是采集野草,“佩芳兰”则是指戴着香气浓郁的兰花作为饰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同时也强调了他并不追随世俗,而是选择与大自然为伍。

"虚堂发辉素,黄卷日相亲。" 这里“虚堂”可能指的是庐舍中的空旷区域,“发辉素”则是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室内。而“黄卷日相亲”则表达了诗人与书籍为伴,日夜与之亲近。

"采薇芼晨羹,弋凫侑清樽。"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早晨活动,“采薇芼晨羹”可能指的是早起采集野菜,而“弋凫侑清樽”则是捕捉到鱼后,放入清澈的酒樽中。这不仅是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喜爱。

"曝日负岩窦,为童浴溪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放松与享受,“曝日”可能指的是晒太阳,而“负岩窦”则是背靠着山石的洞穴。下文“为童”可能是指年幼时期的自己,而“浴溪濆”则是在清澈的小溪中沐浴。

"微吟曳双屐,踏破青苔纹。"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漫步的情景,“微吟”是指低声吟唱,而“曳双屐”则可能是指拖着鞋履缓慢行走。“踏破青苔纹”则是脚下践踏着青苔,留下了足迹。

"归与自乐只,此意将谁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他不需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选择,只是在这里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

最后,“点狂圣所与,聊欲继馀芬。” 可能是指诗人想要追随古代那些狂放不羁的圣贤之士,用自然界中的花香来续写他们的精神遗产。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绝句

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

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碧沼寺

薄踪飘梗寄禅扃,偶到山间万虑清。

方愧轩裳奔走役,忍闻猿鹤怨啼声。

世情肯顾青衫老,公道惟均白发生。

事业不须频览镜,幻身堪比羽毛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牡丹

杨妃歌舞态,西子巧谗魂。

利剑砍不断,馀妖钟此根。

光华日已盛,栏槛岂长存。

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柏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解照日月不照处,独明天地未明时。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