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春》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平的渴望。
首联“老犹不断是凡情,枕上残书结死生。”开篇即点出诗人虽已年老,但心中仍存世间俗念,难以摆脱。夜晚枕边的残书,仿佛成了他与世隔绝的象征,暗示着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挣扎。
颔联“郭外好山频入梦,庭前芳草绝经行。”转而描写诗人梦境中的景象。郭外的青山常在梦中浮现,而庭院前的芳草却因长时间无人踏足而显得荒凉。这一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和失落。
颈联“风飞素雪消青鬓,春尽寒烟锁画屏。”进一步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春风拂过,带走了冬日的积雪,也让诗人的青丝染上了岁月的痕迹。春天的结束,寒烟笼罩的画面,不仅预示着季节的变换,也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
尾联“西北甲兵何日洗,勉扶林野贺升平。”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西北的战事何时能平息,诗人虽无力改变现状,但仍勉力支持,期盼着国家能够迎来安定繁荣的时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个人命运、自然景观和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展现了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