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净土诗(其四)

故乡别早话归迟,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竛竮无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时。

苍颜历历悲明镜,白发毵毵愧黑丝。

再读南屏安养赋,屋梁落月见丰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怀净土诗(其四)》由元末明初的梵琦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首联“故乡别早话归迟,何待君言我自知”,开篇即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人离开故乡已久,心中却始终挂念着归乡的日子。这里的“早”与“迟”不仅指时间上的差异,更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回归故土的急切与无奈。诗人似乎在说,无需他人提醒,自己早已明白心中的渴望与期盼。

颔联“客路竛竮无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漂泊在外的艰辛生活比作“客路”,形容为崎岖不平、充满挑战的旅程。在这里,“无一好”不仅指旅途中的不适与困难,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紧接着,诗人发出“人生惆怅不多时”的感叹,既是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时光的期许。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伤。

颈联“苍颜历历悲明镜,白发毵毵愧黑丝”,通过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苍老的面容,不禁悲从中来。而“白发毵毵”与“黑丝”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描绘了岁月无情的痕迹,也暗示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自责。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与自我反省。

尾联“再读南屏安养赋,屋梁落月见丰姿”,诗人通过回忆或想象中的场景,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引用“南屏安养赋”可能寓意着对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或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追求。而“屋梁落月见丰姿”则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似乎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执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梵琦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个人色彩又富含普遍意义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123)

梵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 字:楚石
  • 籍贯:浙江象山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怀净土诗(其五)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怀净土诗(其六)

一带云山一草堂,一瓶净水一垆香。

心融有念归无念,日课朝阳到夕阳。

红杏雨馀春正好,白莲风细夏偏长。

假饶劫火烧千界,不动吾家圣道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怀净土诗(其七)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

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

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

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怀净土诗(其八)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顶相圆。

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结香缘。

名书某甲深华里,梦在长庚落月边。

浊恶凡夫清净佛,双珠黑白共丝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