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竹枝词七首(其七)

沪渎祠荒古垒平,东西芦浦荻芽生。

袁崧向时防海处,何物孙恩敢弄兵。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彧的《海上竹枝词七首(其七)》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沪渎祠荒古垒平”,写的是沪渎祠(古代祭祀海神的地方)已经荒废,古老的壁垒也已夷为平地,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和变迁。次句“东西芦浦荻芽生”,进一步描绘了周边环境,芦苇丛生的浦东浦西,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与荒芜的祠庙形成对比。

第三句“袁崧向时防海处”,提及了历史人物袁崧,他曾在此地负责海防,暗示了此地曾有军事战略意义。最后一句“何物孙恩敢弄兵”,则借典故表达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孙恩是东晋时期的一个起义军领袖,此处暗指若有像孙恩这样的人在此地兴兵作乱,恐怕不会轻易得逞,因为昔日的军事要塞已非昔比。

整首诗通过描绘沪渎祠的荒凉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寓含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军事防御作用的深思,体现了明朝文人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观察。

收录诗词(12)

顾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方道人壶□诗

仙城芙蓉青匝溪,郁萧琼馆开浮黎。

飞甍仰空不可跻,青壁直上缘金梯。

仙人星冠紫霞服,万□不死中冥栖。

山中芝田春雨熟,绿叶如掌人参齐。

君曾学仙炼仙骨,丹经夜读灯燃藜。

华星荣荧云月澹,桂树露湿青鸾啼。

东来却访赤松子,溪上白石犹眠羝。

仙人为惜别意远,水墨写尽仍笺题。

仙山本似玉壶好,别□天地无端倪。

只愁洞口缘烟满,咫尺春涧桃花迷。

君今东游几千日,青□已涴人间泥。

岂无黄精扫白发,落日易接红尘低。

每从画里见山水,但觉扰扰随醯鸡。

山中仙人定相忆,每鹤颇寄书来迟。

归时为问守鼎虎,药□分我才刀圭。

形式: 古风

方寸铁为卢丹丘赋

方寸铁,百鍊刚。

吹毛剑锋秋水光,镌勒妙儗郚竹房。

倒薤文,连环钮,通侯累累悬肘后。

伏龟趺,蟠螭首,颂德纪功垂不朽。

铁名已著霜满颅,复得铁业传二雏。

勿劖元祐党,勿刻詅痴符。

何如往补石经缺,万古六书存楷模。

天下英髦知所趋,伊谁之力丹丘卢。

形式: 古风

送李顺文

维齐古青州,其地山水秀。

尝遭国大祲,夹辅犹腋肘。

宅土称上腴,财赋等浙右。

奇阃久乃隳,完城失封守。

妖盗起潢池,跳梁裒林棷。

白昼烧通衢,戎马相践蹂。

屋化飞尘灰,莽莽草木茂。

往年大姓家,存者无八九。

兵兴岁无虚,穑事废南亩。

纷驰赤白囊,烈勋径何有。

上贻国之忧,轸念夜达昼。

简师行天诛,岌岌不敢后。

秦中出精甲,长道屈群丑。

言言七十城,易若摧瓦缶。

大野熄烽烟,多士释介胄。

两河关梁通,中原绝纷纠。

行者如蚁旋,居者如辐凑。

济南李徵君,累年文献旧。

躬耕食其力,园田如错绣。

自经丧乱来,避地东西走。

草食面削瓜,布絮体盈垢。

先师有遗文,一一付君手。

万死逃一生,收藏免脱漏。

吾尝观其书,篇章灿琼玖。

读之京华馆,霜月动虚牖。

寻将刻枣梓,上俪钟鼎寿。

古称贤弟子,君乎实无负。

始予未相识,闻誉则已久。

昨枉过山斋,衡扉竹外候。

吐饭欣接之,笑语忘辰酉。

论议悉超绝,白日云雾剖。

读书不窥园,焚膏在研究。

巢由尚羊裘,禄仕不挂口。

譬之天马驹,不肯恋栈豆。

裹粮出都门,归期迫夏首。

春容耀桃李,川色润栲杻。

太行入青云,千峰淡如帚。

黄河浪卷天,风雨怒蛟吼。

路经百战场,青苔白骨朽。

抵家拜邱坟,狐狸上荒阜。

俯仰成古今,野哭杂山溜。

莫伤门祚衰,晚节当大就。

立言绍前修,蚤夜猎文囿。

为国植英才,民俗尽归厚。

我家汉水上,昔别齿尚幼。

艰危十馀年,骨肉知在否。

君归我何如,涕泗满衣袖。

执手河之干,临风一觞酒。

人生会合难,岂不怀亲友。

相期保令名,良时不可久。

形式: 古风

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其一)秋江明月艇

秋江明月艇,月皎光婵娟。

老我坐其中,苍颜发皤然。

半醉弄明月,赤脚扣两舷。

秋风百尺丝,独钓千丈渊。

不系吞舟鱼,宁掣横海鳣。

钓断人间心,不为世网牵。

鼓棹笑归去,月落江底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