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十景(其四)合涧桥

横水东西落,幽人日夜过。

宛宛龙赴壑,隐隐鹊填河。

缅想赤城路,潜通沧海波。

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横水东西落,幽人日夜过”开篇,巧妙地将水与人的活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接着,“宛宛龙赴壑,隐隐鹊填河”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蜿蜒的水流比作龙行于山谷,将夜空中的星河比作鹊填而成,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缅想赤城路,潜通沧海波”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赤城之路遥不可及,却与大海相通,象征着追求理想与探索未知的精神。最后,“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以东晋高僧慧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灵鹫十景(其五)连岩栈

危栈梯空上,人行香霭中。

险应踰鸟道,幽已出龙宫。

日月三天近,风云一径通。

何时倚飞翠,极目送孤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灵鹫十景(其六)饭?台

猿父识?性,身与群猿居。应同支遁马,岂赋狙公狙。

共息贝多树,时分香积厨。

黑衣今不至,长啸意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灵鹫十景(其七)梦谢亭

相传谢康乐,曾寄杜明师。

此客今为土,何人更解诗。

人空黄叶堕,岁久绿苔滋。

日暮高亭坐,悠然动我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灵鹫十景(其八)理公岩

山僧住上方,高处更苍苍。

不雨云烟湿,长春草木香。

削成看小朵,幽绝拟空桑。

谩识跏趺处,白猿今亦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