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横水东西落,幽人日夜过”开篇,巧妙地将水与人的活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接着,“宛宛龙赴壑,隐隐鹊填河”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蜿蜒的水流比作龙行于山谷,将夜空中的星河比作鹊填而成,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缅想赤城路,潜通沧海波”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赤城之路遥不可及,却与大海相通,象征着追求理想与探索未知的精神。最后,“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以东晋高僧慧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