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甲子理宗尝以颜曾传道配飨下问词臣越咸淳丁卯昉以曾子子思升侑孔庭盖推本先意也先臣所被宸笔藏之私室会军学撤旧庙崇新阁愿得摹刻其上而某固未敢也府教张君遂诗以成之后之观者将有考于斯文谨用韵以谢(其一)

在昔前朝帝问颁,龙楼当日正承颜。

曾思参侑褒崇后,尧舜相传密勿间。

遹骏先猷昭若日,于皇吾道重于山。

老臣独抱乌号痛,不及临雍扈从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牟巘的作品,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和对儒家道统的尊崇。

首句“在昔前朝帝问颁”,描绘了古代帝王询问并颁布圣旨的情景,暗示着历史的传承与权威的传递。接着,“龙楼当日正承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帝王威严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臣子对帝王的恭敬之情。

“曾思参侑褒崇后,尧舜相传密勿间。”这两句提到了孔子的学生曾参以及尧舜两位古代圣王,强调了儒家道统的传承和重要性。曾参作为孔子的弟子,其地位和贡献被高度赞扬;而尧舜则是古代道德典范的代表,他们的故事被世代传颂,象征着道德与智慧的传承。

“遹骏先猷昭若日,于皇吾道重于山。”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儒家道统的光辉与崇高。这里的“遹骏”可能是指卓越的才能或行为,“猷”则指谋略或计划。这句话意味着儒家之道如同太阳般明亮,又如高山般稳固,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老臣独抱乌号痛,不及临雍扈从班。”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古代忠诚老臣的敬仰和惋惜。老臣“抱乌号痛”,可能指的是他因无法亲自参与某些重要仪式而感到遗憾,这反映了对传统礼仪和忠诚精神的重视。同时,“临雍扈从班”可能指的是参加祭祀活动或跟随帝王出巡,这些场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秩序和尊卑有序的文化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传承与发扬的期望。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景定甲子理宗尝以颜曾传道配飨下问词臣越咸淳丁卯昉以曾子子思升侑孔庭盖推本先意也先臣所被宸笔藏之私室会军学撤旧庙崇新阁愿得摹刻其上而某固未敢也府教张君遂诗以成之后之观者将有考于斯文谨用韵以谢(其二)

藻有嘉鱼首自颁,师儒乐育士欢颜。

宸奎恍若从天下,杰阁崇成不日间。

要识道原观泮水,坐令文物盛黔山。

熙明殿下槐龙舞,便合归陪讲读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荷花辱于淫邪陷于老佛几千载自托根濂溪而后始得以其中通外直者侪于道而近世魏鹤山又推本周子之意取泽陂之诗所谓硕大且俨者归之君子焉明伦堂后新池骤著花教授遂见之诗且有取于周子香远之句寄兴远矣因次韵

道中何物不生焉,顷刻能开碧玉莲。

根脚好时花发越,源头活处水漪涟。

唤醒佛土从前梦,细绎陈诗最后篇。

霁月光风真洒落,千年此意后谁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张教雨诗

占云日日问何如,物意焦卷重可吁。

微洒人皆忧未济,积诚我自愧中孚。

滂沱幸已符先兆,䆉稏行看穫上腴。

此事相关情正切,吾侪初岂事誇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试院和李提管韵

圣世旁搜盛武宣,几人舍耒叹胝胼。

武成宜取二三策,稽古还誇数万言。

充栋此时唯恐后,著鞭他日竟谁先。

空筌相对真堪笑,半夜鱼龙已变迁。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