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吴中旱

南国惊传云汉歌,空闻阙下颂嘉禾。

粒馀鹦鹉三秋少,草尽飞蝗八月多。

栗里已无田种秫,舂陵难遣吏催科。

长河天上谁能挽,一泻乡关润绿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闻吴中旱》由清代诗人沈曾成所作,通过描绘南方地区遭遇旱灾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首联“南国惊传云汉歌,空闻阙下颂嘉禾。”开篇即以“云汉歌”和“颂嘉禾”形成鲜明对比,云汉歌本应是丰收的象征,而嘉禾的颂扬却在空谈,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反映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颔联“粒馀鹦鹉三秋少,草尽飞蝗八月多。”进一步描绘了旱灾带来的严重后果。鹦鹉因粮食短缺而数量减少,飞蝗则趁着草木枯竭之际大量繁殖,这两幅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旱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

颈联“栗里已无田种秫,舂陵难遣吏催科。”将视角转向个人层面,指出在干旱的环境下,原本可以种植的田地已经无法耕种,连最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同时,官府的赋税催征也成为了百姓难以承受之重,表达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生活困境的同情。

尾联“长河天上谁能挽,一泻乡关润绿莎。”以长河喻指自然界的水,表达了对天降甘霖的渴望,但又无奈于人力无法改变天象,只能眼睁睁看着乡间一片绿色被干旱吞噬。这一联既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力感,也寄托了诗人对缓解旱情、恢复生机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旱灾现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体现了其深厚的忧民情怀。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

沈曾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渡海

捩柁扬帆似发机,茫洋自顾此生微。

乱山断处天应尽,一发穷时鸟不飞。

鱼眼光边波闪烁,龙涎影外国依稀。

壮游奇绝平生冠,斯语东坡未必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飔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雪中呈黄湄先生

钟动明光接曙晖,雪花片片点朝衣。

玉珂积素趋仙杖,金勒凝寒出琐闱。

北极楼台天上迥,西山云树望中微。

闭门有客还僵卧,岁暮羁愁未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

夜宿疑积雨,晓知松风鸣。

日出雾霭消,紫气群峰生。

十月山叶绿,境僻草木荣。

策杖穿萝径,宛转随昏明。

路滑悬溜溜,桥欹崩石横。

苍茫众岫接,络绎飞泉迎。

矫矫霜髯叟,负锸岩边行。

息肩趺盘石,细说农皇经。

谓我有夙缘,相顾若有情。

令我坐其侧,翠筐厓上倾。

双术赤白色,二苓龟蛇形。

柏叶含贞性,蔘花至阳精。

服食屏嗜欲,堪与元化并。

金丹饵轩辕,误人始容成。

言讫超然去,白云空冥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