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
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
胜世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
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官府征兵时的无奈与忧虑。首句“处处山田尽入畲”描绘了战乱中人们被迫迁移,连山田都不得不放弃的情景。“可怜黎庶半无家”直接点明了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百姓生活陷入困苦。“兴师正为民痍甚”表明战争是为了救治民众的疾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陟险宁辞鸟道斜”表达了在艰难险阻面前,仍要勇往直前的决心。“胜世真如瓴水建”比喻盛世如同脆弱的瓴水建筑,暗示了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先声不碍岭云遮”则说明即便有先发制人的声势,也难以穿透重重困难。“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表达了对战争可能带来的过度暴力和无辜受难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及其后果的深刻反思。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战乱兴师既有名,挥戈真已见风行。
岂云薄劣能驱策?实仗皇威自震惊。
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
主恩未报身多病,旋凯须还陇上耕。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閒,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天风吹我上丹梯,始信青霄亦可跻。
俯视氛寰成独慨,却怜人世尚多迷。
东南真境埋名久,闽楚诸峰入望低。
莫道仙家全脱俗,三更日出亦闻鸡。
四山落木正秋声,独上高峰望眼明。
树色遥连闽峤碧,江流不尽楚天清。
云中想见双龙转,风外时传一笛横。
莫遣新愁添白发,且呼明月醉沉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