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炎运觏阳九,群盗肆陆梁。

中原尽沦没,烽火遥相望。

宫阙成荆榛,草木玄以黄。

离兽东西驰,羁鸟不成行。

登高发长叹,感慨心内伤。

出门何所之,去去适他乡。

他乡路阻修,川途浩纵横。

孤儿啼草间,思妇怨青阳。

吴会为邱墟,无复冠与裳。

言念生平交,睽隔天一方。

远望使我愁,伫立以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七哀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开篇“炎运觏阳九,群盗肆陆梁”描绘了乱世景象,国家动荡,盗贼横行。接着“中原尽沦没,烽火遥相望”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烽火连天,遍地荒凉。诗人通过“宫阙成荆榛,草木玄以黄”、“离兽东西驰,羁鸟不成行”等形象描绘,展现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生灵涂炭的惨状。

“登高发长叹,感慨心内伤”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悲惨景象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出门何所之,去去适他乡”则反映了人们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四处逃亡的境遇。接下来“他乡路阻修,川途浩纵横”描绘了迁徙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孤儿啼草间,思妇怨青阳”则刻画了战争给无辜儿童和妇女带来的痛苦和哀怨。

最后,“吴会为邱墟,无复冠与裳”描述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满目疮痍的景象,“言念生平交,睽隔天一方”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远望使我愁,伫立以徬徨”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深刻揭示了战乱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3)

魏允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宝纶篇

泰阶不平三光瞀,君门九重虎豹怒。

吾祖时为珥笔臣,朝上弹章夕禁锢。

崇碑已列党人名,吏部周旋若畴素。

金吾使者来吴趋,少年投袂争相赴。

公也慷慨谢故人,槛车北走长安路。

阴阴土室对南冠,碧血青燐向谁诉。

须臾帝座日月明,两观诛窜鹓行清。

赐环初雪九原恨,箕尾迢遥朝玉京。

孤儿拜疏啮指血,天子动色群公惊。

恤典下颁尺一诏,词臣彩笔抒生平。

重渊一介草茅士,珥貂三叶俱列卿。

椒浆桂醑吊毅魄,万人会葬看佳城。

衔书丹凤五云下,关西大鸟来悲鸣。

只今荏苒二十载,白发朱颜不相待。

牛衣犹是泣王章,骏骨无人怜郭隗。

曹彬一旦下南唐,卢循几队逃炎海。

处处潢池桴鼓鸣,村村萑泽弓刀骇。

剽掠兼携紫诰行,萧条空有青毡在。

草阁俄惊铙曲吹,雕弓白马来者谁。

手持锦轴前致语,君家旧物今在斯。

重宝误落黠寇手,吾偶夺取还相贻。

挥金出门去不顾,道旁观者皆称奇。

我闻此语长叹息,鬼神诃护非人为。

吁嗟乎鬼神诃护非人为,凛然正气天地知。

君看字字皆碧血,展观觉有霜风吹。

形式: 古风

赠淮上李条侯兼寿其尊人

长淮东走入海流,淮阳城北黄云秋。

中有奇士李条侯,少年意气凌沧洲。

读书喜学万人敌,击剑常从侠少游。

下车但揖朱亥辈,入坐不乏陈遵俦。

西泠吴生与余善,自言曾识李生面。

纵酒每登南昌亭,走马时过下邳县。

方今四海无风尘,遣君半世居贫贱。

干将未拭华阴土,已有光芒中夜见。

李生有父寿且康,莱衣鸠杖同徜徉。

李生有弟不可当,精采奕奕神飞扬。

安车蒲轮会有时,且调甘旨娱高堂。

三山宫阙在咫尺,坐看沧海鸣枯桑。

怜余夙昔事章句,三十年来少知遇。

生平愿得肝胆交,路傍扰扰安足数。

浮云不蔽长淮路,渺望淮南丛桂树。

他年结客丰沛间,握手登堂拜生父。

形式: 古风

古意

荡子戌龙城,倡楼月自明。

绮疏虫网合,碧瓦昔邪生。

万里金微梦,三更玉杵声。

遥传铙吹入,含笑下机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从军行

堠火甘泉急,徵兵合虎符。

枕戈霜下卧,负弩日中趋。

漠北逢归雁,城南听曙乌。

横行万里外,不羡执金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