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亭

方塘溶溶贮清泚,中有高亭兀然起。

问公名亭意若何,公笑不言摇麈尾。

知公直是我辈人,此意不凡端有以。

亭本无风水亦静,风落波生偶然尔。

山摇宿霭迷粉黛,莺啼晚柳明金翠。

涔涔凉气侵语笑,漠漠飞岚到襟袂。

冰痕摇度帘痕曲,晓日初升窗影碎。

几个沙鸥乱夕阳,一段馀霞浴晴绮。

可怜巽坎固多态,转续无穷难偻指。

凭栏若随根境转,目不暇瞬亦劳矣。

谁知主人心湛然,道骨嵚嵚照云水。

本来非静亦非摇,坐观物态聊尔尔。

更须说似登临人,认取闹中真自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波光亭》由宋代诗人刘才邵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波光亭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方塘溶溶贮清泚”,以“溶溶”形容方塘的广阔与清澈,仿佛能容纳天地之灵气。“中有高亭兀然起”,则描绘了亭子独立于水面之上,与四周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独特与静谧。

接着,“问公名亭意若何,公笑不言摇麈尾”,诗人以对话的形式,引出对亭名含义的探讨,通过“公”的一笑不答,暗示了亭名背后深意,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知公直是我辈人,此意不凡端有以”,表达了对“公”的敬仰之情,认为其思想境界非凡,不凡之意在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接下来的几句,如“亭本无风水亦静,风落波生偶然尔”,进一步描绘了波光亭在静谧中的动态美,风起时水面微动,却也显得自然而和谐。

“山摇宿霭迷粉黛,莺啼晚柳明金翠”,通过山色、雾气、莺鸣、晚柳等元素,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涔涔凉气侵语笑,漠漠飞岚到襟袂”,描绘了凉爽的空气与轻柔的云雾,与人物的欢声笑语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温馨与和谐感。

“冰痕摇度帘痕曲,晓日初升窗影碎”,通过冰痕与晨光的细节,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

“几个沙鸥乱夕阳,一段馀霞浴晴绮”,以沙鸥与夕阳余晖为元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黄昏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可怜巽坎固多态,转续无穷难偻指”,通过八卦中的巽坎两卦,象征自然界的变化与无穷,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深刻思考。

“凭栏若随根境转,目不暇瞬亦劳矣”,提醒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醒,避免被外界纷扰所累。

最后,“谁知主人心湛然,道骨嵚嵚照云水”,表达了对波光亭主人内心世界的赞美,认为其心灵如同清澈的泉水,纯净而深远,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通过对波光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38)

刘才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容安阁

涌地千楹排镂磶,朱楼跨空半天赤。

鬼神下瞰防祸机,坐使心猿困跳踯。

岂知高人心独远,不觅赢馀但容膝。

寄傲南窗一事无,时见归云度晴碧。

形式: 古风

代简谢载仲弟惠黄雀牛尾狸柑子

南昌珍品誇牛尾,肥腻截肪玉堪比。

临川甘实敌洞庭,光照霜林香染指。

黄雀披绵亦同到,厚意不凡端有以。

雪晴晚日悬清光,为君设席倾瑶觞。

醺然隐几结清梦,坐觉春风生池塘。

形式: 古风

题从兄和仲国香轩

灵均志与日争光,收拾香草供篇章。

高冠奇服事修洁,辛夷为楣药为房。

滋兰九畹多不厌,似更有意怜幽香。

当时楚俗宝萧艾,谁知纫佩芙蓉裳。

高情如兄能有几,封植灵根当砌傍。

芝英玉树宜相映,清芬宛转随风长。

结根得所异晚菊,不向篱边混众芳。

早晚知音垂采摘,玉盘霞绮升中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玉笥山超然堂

三山远在虚无间,还有胜境居人寰。

琼楼贝阙知何许,统领分治皆仙官。

名称等级已素定,载在玉书垂不刊。

能兼洞天与福地,唯有玉笥馀难攀。

忆昔扁舟中夜过,白月满空星斗寒。

起登船背聊一望,搀天但见青孱颜。

重岩众壑眇难辨,福庭想像依层峦。

那知虚堂宅幽邃,萧爽不容尘滓干。

超然物外亦不恶,要当心境俱清闲。

真机还向静中起,不碍默朝窥九关。

我生本来世味薄,欲养铅汞成金丹。

也知上界足官府,人间游览堪盘桓。

如闻方平持玉节,似欲历按诸名山。

相逢不问蓬莱事,试与乘风去共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