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麻姑山(其二)

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

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

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

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石与字、地与天、自然与人工的永恒与瞬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首句“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以石鼓和荆璧作为象征,石鼓代表稳固不变的事物,而荆璧则比喻珍贵却易逝的美好。两者一入地一飞天,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世间万物终将随时间消逝。

接着,“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将话题转向历史遗迹,鲁公碑历经三百年风雨侵蚀,见证了时间的无情。这不仅是对鲁公碑的哀叹,也是对所有历史痕迹逐渐消失的感慨。

“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进一步阐述了文字与物质载体的关系。在诗人看来,人们更重视文字本身的意义而非其物理存在,因此即使物质载体因岁月而磨损,只要文字得以流传,其价值便不会消逝。

最后,“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敬畏之心。诗人不敢轻易触摸,生怕破坏了这份珍贵,将其比作《诗经》中的《甘棠》,强调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22)

刘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葛仙坛(其一)

天风吹馀晦,万木晴扶疏。

寒云淡山色,水墨涨秋图。

驾言寥廓中,一径渺盘纡。

却首谢尘世,培塿而潢污。

形式: 古风

葛仙坛(其二)

谢公好登山,折屐第三谷。

麻姑乃不到,颇负登山足。

寒杉鸣古珰,涧道泻淙玉。

筇竹白接䍦,吾将追往躅。

形式: 古风

葛仙坛(其三)

空山万幽木,弹以终日风。

无弦自秋曲,奏满天地中。

爱之以心灵,听之以耳聪。

道人抱琴来,此意不可通。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瀑布泉

瀑布宜终宵,幽鸟时一吟。

浩然太虚际,始识本来心。

情闲日自长,步远意亦深。

更携九节杖,插遍萧萧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