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四)

曾是南荆地,他年竹马迎。

旌旂严骑士,弧矢盛民兵。

细考规摹旧,还知节制明。

思公如岘首,同我泪纵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这里曾经是南荆的土地,少年时我们曾在竹马间嬉戏相迎。
军旗飘扬,骑士严谨,百姓手持弓箭,显示出强大的民兵力量。
仔细研究过去的制度和规划,才知道这里的管理是多么明智。
怀念您如同岘首山,您的离去让我心中悲痛,泪水纵横。

注释

曾是:曾经是。
南荆地:古代地区名。
他年:过去的日子。
竹马:儿童游戏,用竹子做的马。
旌旂:军旗。
严骑士:严谨的骑士队伍。
弧矢:弓箭。
盛民兵:众多的民兵。
规摹:规划和模仿。
旧:过去。
节制:管理、控制。
明:明智。
思公:怀念您。
岘首:地名,代指逝去的人。
泪纵横:泪水流淌。

鉴赏

这首词作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栻所创作的《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四)》。通过对比古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繁华、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逝去的怀念。

"曾是南荆地,他年竹马迎。旌旂严骑士,弧矢盛民兵。"

这里描绘了一种曾经的辉煌场景,南荆之地在往昔充满了青春活力和英雄气概。"他年"二字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迁,而"竹马迎"则是对儿时嬉戏的回忆,表明诗人对于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战争场面,旌旗飘扬、士兵严整,弓箭充足,民众团结一心,这些都是古代军队的壮观景象。

"细考规摹旧,还知节制明。"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在细致探究过去的遗迹与记载中,他发现即使在战争与动荡之中,也有着明确的法度和规范存在,这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秩序和规制的重视。

"思公如岘首,同我泪纵横。"

最后两句诗人转而表达了对刘公的怀念之情。"岘首"比喻高远或伟大,而"同我泪纵横"则是说与诗人的悲伤相通,泪水纵横,不禁感叹时光易逝,英雄不再。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深度和个人情感的挽词。通过对比古代繁华与现今凋零,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时代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于逝去英杰的无尽哀思。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三)

平日多奇节,中间似富公。

天从庐墓请,人说救荒功。

辛苦培邦本,雍容遏乱锋。

文传遗奏切,更过子囊忠。

形式: 五言律诗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二)

国耻臣当死,公家二世心。

忍看垂绝笔,谁续断弦音。

精爽今如在,衣冠恨更深。

却嗟蜍与志,处世漫侵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一)

忆昨登廊庙,忠言达帝聪。

所思惟尽瘁,敢复计成功。

半世江湖上,千忧寤寐中。

汗青谁秉笔,请考众言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荆湖望月

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

有月来中天,明珠千斛泻。

澄澈一尘无,交辉清不夜。

嗟彼泉下人,逝莫挽逸驾。

惟有不死心,清光遍华夏。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