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石为王翁赋

湖上秋容淡如拭,有人时卧林间石。

石边有路通醉乡,梦邪真邪人不识。

人有托,物无情。石可醉,亦可醒,一声何处沧浪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邵宝的《醉石为王翁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湖景。首句“湖上秋容淡如拭”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面秋水澄净,仿佛被轻轻擦拭过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的“有人时卧林间石”则引入了人物,一个隐士般的身影悠闲地躺在林中的石头上,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石边有路通醉乡,梦邪真邪人不识”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神秘的世界,醉乡之路就在石边,梦境与现实交织,让人分辨不清是真是幻。诗人通过“醉”和“醒”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以及对醉生梦死生活的淡淡质疑。

最后一句“一声何处沧浪清”以悠扬的水声收尾,将读者带入到更广阔的意境中,沧浪水声象征着自然的清澈与深远,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以景写人,寓情于景,展现了邵宝清新淡雅的诗风和对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

近山如城人可住,远山如屏带烟雾。

天际孤舟何处来,云中指点津头树。

客至桃源花正春,回首空嗟相见暮。

苍壁丹厓几万寻,飞鸟回旋不知路。

路逢樵者问山名,山深只为无名故。

中有青莲今古青,时向幽人一披露。

冯生学画举业馀,胸中尘土先扫除。

清秋此幅展向我,请我茅笔纵横书。

南沙风韵杜陵后,随物赋形吾不如。

形式: 古风

送萧户部

水衡之司天下七,算舟通楮时制同。

京师南来四千里,浒墅实当吴会中。

地官主事延平彦,鸾栖旧在吴江县。

政平如水起歌谣,今之歌谣乃重见。

司徒搉课岁有常,数或不经宁惠商。

太原周公有是语,至今传诵盈庙堂。

萧君不苛亦不纵,隐然名为司徒重。

江边野老阅人多,独汲山泉远相送。

形式: 古风

太白山人歌为关西孙太初赋

山人西从太白来,东南胜览穷天台。

凤歌落落复自和,笑问楚狂安在哉。

江陵曾见子微否,道骨仙风子真有。

神游八极偕者谁,江上听潮何太久。

山人西望几回首,石室高寒逼星斗。

六月争传雪未消,万峰谁遣云长守。

南来遗我方山冠,何以报之青琅玕。

杜陵诗人不可作,击节虚堂风雨寒。

形式: 古风

再作太白山人歌

吾闻太白之山倚西极,华岳崚嶒势相敌。

上凌刚风太古雪尚寒,下抚苍茫鸟无力。

吁嗟兹山有径不与终南通,士将避世往往游其中,超历万壑巢云松。

伊昔丈人负刍者,危言曾动河汾公,至今谈麈流清风。

孙君关中豪,仰止兹山高。

自称山人巾葛白布袍,入山静坐观众妙,出指八极将翔翱。

胸有五色文,眼底无青紫。

名家自视出杜陵,走笔题诗乃如史。

子长有语称董生,季主何心讥贾子。

迩来五见江东春,南寻禹穴能知津。

相逢下我东野拜,何人复谓秦无人。

我作山人歌,物色其柰山人何。

山林岁年晚,江海风雨多。山人不归太白空嵯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