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上关师墓

遗碣重来又四春,苍苍高柏郁嶙峋。

声吞注海经天泪,立尽萧风淡日晨。

难答生成何敢死,暂稽蜕委已无身。

义川晞发今头白,相向衔悲更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题为《蔡甸上关师墓》。诗中表达了对故去师长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

首句“遗碣重来又四春”,点明诗人再次来到墓前已过去了四个春天,时间流逝,物是人非,暗示了岁月的沧桑。接着,“苍苍高柏郁嶙峋”描绘出墓地环境的肃穆与荒凉,高大的柏树显得古老而坚韧,象征着师长的精神永存。

“声吞注海经天泪”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师长生前的教诲如海般深沉,又如天之泪滴,感人至深。诗人“立尽萧风淡日晨”,在清晨的寒风中长久站立,表达对师恩的追忆和敬仰。

“难答生成何敢死,暂稽蜕委已无身”两句,诗人感慨师长的离世,难以回报其教育之恩,只能暂时放下心中的哀痛,感叹师者的肉体虽逝,精神犹在。

最后,“义川晞发今头白,相向衔悲更几人”以个人的白发与墓前的荒凉相对照,表达出诗人与同感悲痛的人们共同怀念师长,哀伤之情愈发浓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景物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师长深深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与苕雪围棋

馀生相见剩枯棋,长夜厌厌与子宜。

犹待驴年穿故纸,剧怜蠹化困胶丝。

梦回清簟疏帘处,劫尽中央四角时。

客去灯残心语口,空梁落月始应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惘惘寄石禅

惘惘经过意未甘,槐阴门巷旧宣南。

从来大好应大怪,所见不生良不谈。

独旦敢辞知日罪,亡羊未悟挟书憨。

逡巡待共濡需尽,珍重凉宵对一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湖斋坐雨

隐几青山时有无,捲帘终日对跳珠。

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

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

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病老樟亭

纳纳乾坤著此亭,细书深刻记初成。

寒山落叶今可扫,独树畸人来与盟。

茅把遮头谋已悫,风枝动日世何惊。

便须携枕卧长夏,一任浮云流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