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何屺瞻评《三国志》

帝蜀为公论,当时讵敢然。

文终录杨戏,卷首冠刘焉。

既已微情得,能将妙意宣。

何须空啧啧,只说紫阳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慎荣对何屺瞻评《三国志》一书的赞赏。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帝蜀为公论”开篇,引出对《三国志》公正性的肯定。接着,“当时讵敢然”一句,表达了对书中敢于直言的勇气的赞美。通过“文终录杨戏,卷首冠刘焉”,诗人进一步赞扬了《三国志》在内容编排上的巧妙与深思熟虑。

“既已微情得,能将妙意宣”两句,是对《三国志》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的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情感细腻,而且能够深刻揭示历史的真谛。最后,“何须空啧啧,只说紫阳编”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三国志》的价值,认为无需过多赞誉,其自身就是一部值得推崇的经典之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志》的赞美,不仅体现了对历史著作的尊重,也展现了对其中蕴含智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7)

刘慎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介山《史记》读法

灭项须迟日,惟有质太公。

此情谁识得,着论最明通。

然欲强邻并,先将昧者攻。

措施原有序,自可后重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赋得心清闻妙香

一室斋居候,清明裕素心。

惟□香几度,直觉妙堪寻。

静里真诠语,环中秘缔深。

澄怀起浅见,爽气涤烦襟。

恍视游兰径,还同步桂林。

前庭方上月,别院暂停琴。

宝篆潜增袭,尘缘淡不侵。

欣然逢圣世,翘首共倾忱。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赋得秋色墙头数点山

试看三秋色,墙头隐碧山。

几层疏密处,数点有无间。

户外罗青髻,窗前列翠环。

苍茫多远势,明净露妆颜。

不俟开门见,偏宜绕壁环。

岩腰云自出,谷口鸟初还。

泊尔天机造,悠然物态闲。

圣朝烟景丽,杖策快登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王烈女词(其一)

青邑南属山呼庄,岁在己亥愆雨旸。

我向父老询其故,父老欲言慨以慷。

皆言王家烈女事,或者冤魂招灾异。

烈女及笄居空闺,讵料贱仆敢妄觊。

撼泰山易撼女难,陡然白刃加颈寒。

骂声不断头几断,尸僵怒气犹涌肝。

父母归来惊欲倒,盗何人兮不见盗。

但见女面凛如生,目光炬炯血染缟。

是时凶贼走磨蚁,盘旋终不出数里。

欲逃大辟思戕生,眼花觅井井无水。

霹雳一声头上鸣,缧绁喧然疑鬼兵。

就鞠惟可输真情,蝇营那许沽冰清。

烈女之死死自甘,休将饥馑为女咎。

变不失常大节全,祸即为福芳名久。

假使此女遂夭桃,不过人间一贤妇。

操箕帚,事姑舅,悠悠百年老杵臼,姓氏仍不出户牖。

孰如今日树风声,廉顽立懦同电吼,名教纲常资不朽。

嗟乎,烈女乎靖节之菊菊自香,荐绅先生多表扬。

庶其增我桑梓光,庶其降我闾里祥。

勿三年作旱,勿六月飞霜。

从来天地之和气,皆人心正气所结。

严将军头,嵇侍中血。张睢阳齿,颜常山舌。

春夏蒸为时雨薰风,秋冬凝为甘露瑞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