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康斋赠刘济宁清白字卷

康斋两字云垂纸,珍重刘宗百金比。

南窗把卷触热看,习习清风吹簟几。

就中墨汁西江水,直寄任城五千里。

阆中丈人不复见,得见风流老孙子。

传家所宝在不贪,阿堵真堪付泥滓。

长安父老向人说,虞部郎官亦如此。

君不见汉家西京全盛时,五侯七贵门如市。

繁华回首并成空,籍籍今闻杨伯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此诗《题吴康斋赠刘济宁清白字卷》由明代诗人储巏所作。诗中以“康斋”二字开篇,巧妙地将题目的核心元素融入诗句之中,展现出对吴康斋所赠之物的珍视与赞美。接着,诗人通过“珍重刘宗百金比”一句,表达了对刘济宁所获之物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其品格的赞赏。

“南窗把卷触热看,习习清风吹簟几”两句,描绘了读者在炎炎夏日,于南窗之下翻阅书卷的情景,清风徐来,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清凉。这里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衬托阅读的愉悦和内心的宁静。

“就中墨汁西江水,直寄任城五千里”则进一步赞美了书卷中的文字,如同西江之水般丰富深邃,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寄予了深厚的情感与思想。这不仅是对书卷内容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吴康斋与刘济宁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

“阆中丈人不复见,得见风流老孙子”一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传统美德与风流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刘济宁作为后辈,继承并发扬了前辈的优良品质。

“传家所宝在不贪,阿堵真堪付泥滓”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在于不贪财,将财富视为可以被遗忘或轻视的事物,体现了对高尚品德的重视。

最后,“长安父老向人说,虞部郎官亦如此”两句,通过长安父老的口述,展现了社会上对于这种清廉节俭、重视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的风气的认可与推崇。

“君不见汉家西京全盛时,五侯七贵门如市。繁华回首并成空,籍籍今闻杨伯起。”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对比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清廉,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风气的肯定,以及对像杨伯起这样的清官典范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书卷的价值与赠者与受者的深厚情谊,也传递了对高尚品德和社会风气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收录诗词(189)

储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房山

我行京西三百里,日望燕台歌易水。

春风着眼到房山,不放黄尘吹马耳。

烟岚护雪不肯销,层峰相揖如相招。

千金枉购尚书画,何如平地横生绡。

晚来顷刻岩姿变,急雨漫山飒银箭。

斜阳一抹乱青红,似与诗人供戏幻。

胸中丘壑句传神,闻道刘公下笔亲。

太华中峰五千仞,人间何地卜东邻。

形式: 古风

送程贡士入南监

与君倾盖长安陌,姻娅何须论宿昔。

京游三月苦思归,白马湖乾欲龟坼。

春官召试彤庭前,晨曦五色摇炉烟。

集贤学士看墨卷,青袍鹄立知谁先。

姓名且入南雍籍,桂殿秋风吹羽翮。

到家喜雨谩留题,洗眼湖光依旧碧。

形式: 古风

南旺湖次韵

南湖水阔秋无岸,尽日开帆疑不转。

忽从树杪得高崖,始觉扁舟出天畔。

渔家何自住枫芦,陂寒雁鹜遥相呼。

斜阳欲下晚风急,人间此景何时无。

君不见饮啄那须论蒋霍,人生得意良不恶。

形式: 古风

雨夜

㵵泻河将渴,飘萧漏未终。

云峰悬宿雨,月殿闭遥空。

泾渭千流合,清凉万里同。

北窗支石枕,秋意满帘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