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吴康斋赠刘济宁清白字卷》由明代诗人储巏所作。诗中以“康斋”二字开篇,巧妙地将题目的核心元素融入诗句之中,展现出对吴康斋所赠之物的珍视与赞美。接着,诗人通过“珍重刘宗百金比”一句,表达了对刘济宁所获之物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其品格的赞赏。
“南窗把卷触热看,习习清风吹簟几”两句,描绘了读者在炎炎夏日,于南窗之下翻阅书卷的情景,清风徐来,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清凉。这里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衬托阅读的愉悦和内心的宁静。
“就中墨汁西江水,直寄任城五千里”则进一步赞美了书卷中的文字,如同西江之水般丰富深邃,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寄予了深厚的情感与思想。这不仅是对书卷内容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吴康斋与刘济宁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
“阆中丈人不复见,得见风流老孙子”一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传统美德与风流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刘济宁作为后辈,继承并发扬了前辈的优良品质。
“传家所宝在不贪,阿堵真堪付泥滓”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在于不贪财,将财富视为可以被遗忘或轻视的事物,体现了对高尚品德的重视。
最后,“长安父老向人说,虞部郎官亦如此”两句,通过长安父老的口述,展现了社会上对于这种清廉节俭、重视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的风气的认可与推崇。
“君不见汉家西京全盛时,五侯七贵门如市。繁华回首并成空,籍籍今闻杨伯起。”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对比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清廉,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风气的肯定,以及对像杨伯起这样的清官典范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书卷的价值与赠者与受者的深厚情谊,也传递了对高尚品德和社会风气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