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僧人契此所作的《偈》之一十五。契此,又名布袋和尚,以其随身携带布袋的形象而闻名,他的诗歌往往蕴含深意,富有哲理。
“白屋安贫终暂计”,开篇即点明了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宁静。白屋象征着简陋的住所,安贫则表达了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然而,“终暂计”三字暗示,这种安贫的生活状态虽为一时之计,却并非长久之策,引出了下文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
“夕阳归路岂知还?”这一句通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寓意人生的暮年或生命的终结。归路本应指向家的方向,但“岂知还”三个字,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迷茫和对生命归宿的不确定感。夕阳的隐喻,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含了对人生终点的探索与追问。
“莲花佛国深深处,出世芳踪不可攀。”最后两句将主题升华至佛教的境界。莲花佛国象征着极乐世界,是佛教徒追求的彼岸。出世芳踪,则指超越世俗的修行之路。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解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追求的难度与神秘性,不可轻易攀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朴的生活场景为起点,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人生归宿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和对超越世俗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