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颂》由唐代诗人重机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对“仙陀”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感悟。
“盲聋喑哑是仙陀”,开篇即以“盲聋喑哑”四个形象化的词汇,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这里的“仙陀”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神仙,而是比喻那些在世俗眼中看似残缺,实则拥有独特智慧与洞察力的人。他们虽不具备常人的感官能力,却能洞悉世界的本质,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满眼时人不柰何”,接着指出周围的人们往往无法理解或接纳这种超然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在世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甚至被视为异类。然而,正是这些“仙陀”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揭示了世界的真实面貌。
“祇向目前须体妙,身心万象与森罗”,最后两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直接面对现实、体验其奥妙的重要性。这里的“目前”不仅指眼前的事物,更包含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万象。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深入体悟当前的一切,无论是内心的波动还是外在的世界,都能从中发现宇宙的规律与生命的真谛。通过这样的体悟,个体能够与万物相连,达到心灵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对生命、自我认知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思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感知,深入内心,寻找真理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