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二五)

有则水里月,无则形名兆。

即此是达磨眼睛,亦谓之衲僧顶门窍。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哲理为载体,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有则水里月,无则形名兆。” 这句诗首先通过“水里月”这一形象,暗示了事物的虚幻与变化无常。在水中映照的月亮,虽清晰可见,却因水的波动而不断变化,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存在状态都是相对的、瞬息万变的。接着,“无则形名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念,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当不存在(或不加执着)时,事物的本质(形名)自然显现,这与禅宗中“无我”、“无相”的思想相呼应,强调了超越表象、直击本质的重要性。

“即此是达磨眼睛,亦谓之衲僧顶门窍。” 这句话将前文的哲理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达磨,即菩提达摩,佛教禅宗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东土初祖”。这里的“达磨眼睛”象征着达磨对真理的洞察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这句话也将这种洞察力比喻为“衲僧顶门窍”,即禅僧头顶的智慧之门,意味着通过禅修和悟道,人们可以开启内心深处的智慧,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这里不仅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在精神境界的追求,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存在、变化、本质与觉醒等哲学主题,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收录诗词(247)

释广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二六)

东去西去,脚头脚尾没回互。

南来北来,铁壁银山尽豁开。拟即失,动即乖。

试看杨岐跨驴,何似玄沙斫牌。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二七)

吾佛舒广长舌相,不即此座亦不离。

尔时宝积诸长者,持七宝盖而献佛。

如庵道人道机熟,今亦即色以明心。

攒花簇锦出新好,而以组绣作佛事。

一一针孔一世界,一一花叶一如来。

森罗万象影重重,莫不一法之所印。

此座非高亦非广,此被非阔亦非狭。

舒即大千悉弥满,收入微尘不迫窄。

譬如随色摩尼珠,是被光明亦如是。

昼夜常转如是轮,须弥灯王为作證。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二八)

燃无尽灯,示无尽意。

藕丝窍里逗须弥,蟭螟眼中放夜市。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二九)

一句绝离微,浑崙无缝罅。

善财七日寻觅不得,赵州五年分疏不下。

灵山今日,快便难逢,为通一线。

六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