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洞庭

好古多游寺,怀山喜见僧。

此来成北道,好去问南能。

施饭逢溪滤,函经被雨腾。

谁同西崦里,竹屋夜深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僧人归返洞庭湖的情景,充满了对古风的怀念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首句“好古多游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经常游览寺庙,寻找那份古朴的气息。接着“怀山喜见僧”,则流露出诗人对山中僧侣的喜悦之情,山林与僧侣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此来成北道,好去问南能”两句,既是对僧人即将前往南方的祝福,也暗含了对僧人智慧与修行的期待。北道与南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方向与境界,预示着僧人将会有更深入的修行之旅。

“施饭逢溪滤,函经被雨腾”描绘了僧人在旅途中遇到的自然景象,通过“溪滤”和“雨腾”,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界的壮丽,同时也暗示了僧人修行路上的种种考验与挑战。

最后,“谁同西崦里,竹屋夜深镫”一句,以静谧的夜晚和竹屋中的灯火,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独自行走在修行之路上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返洞庭湖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风的怀念、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僧人修行之路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题夏正夫游石湖虎丘诗卷

石湖烟水虎丘雨,上国还从卷里看。

高人过作十日饮,故事留与他年观。

亦知南国有西子,谁谓东山无谢安。

更欲相从寻胜处,高崖磨认墨痕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雨窗诗意

对床一夜彭城雨,流落千秋伯仲情。

镫火五更双梦短,江湖万里一身轻。

吴云未薄燕鸿冷,蓟树初残越鸟惊。

我亦缅怀终鲜恨,西堂独夜正愁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严守邵文敬

一麾出守还为郡,我欲留君愧未能。

空使思南歌召父,定从江上谒严陵。

吴山越水多相入,政事文章合并称。

若到郡斋逢北雁,为拈秃笔扫溪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杨琴士

秋月城头夜?衣,客心如雁只南飞。

筑宫燕市人何在,鼓瑟齐门事竟违。

古调不传空有谱,我琴虽在已无徽。

赠行剩有名公句,莫道知音世所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