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落尽一庭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夜晚思归心切,笛声更加凄凉。
忧愁的人不愿再听,它却自己飘到枕边。
风起时,边塞的云雾被吹散,深夜的关门月色显现。
天亮时我独自惆怅,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零殆尽。

注释

入夜:夜晚。
思:思念。
归:回家。
切:深切。
笛声:笛子发出的声音。
清:清澈。
哀:悲哀。
愁人:忧郁的人。
不愿:不愿意。
听:听见。
枕前来:来到枕边。
风起:起风。
塞云:边塞的云。
断:中断。
关月:关门的月色。
开:显现。
平明:天刚亮。
独:独自。
惆怅:忧郁,失落。
落尽:凋零完。
一庭梅:满院的梅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己的孤独与愁绪。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这两句表达了夜幕降临时,诗人的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渴望,而那悠扬的笛声,更增添了一份哀伤之情。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笛声虽然令人心生哀痛,但它似乎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直至诗人的枕边,让他无法逃避这份思念。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冷清而又辽阔的夜晚景象,风起时,边塞的云雾被吹散,深夜里,城楼上的明月渐渐升高,为诗人的愁思增添了一份凄凉。

"平明独惆怅,落尽一庭梅。" 在一个寂静而又平淡的早晨,诗人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忧伤与惆怅。而那庭院中的梅花,也似乎在这个清晨里纷纷扬扬地凋零,象征着孤独和凄美。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笛声、边塞风云、月光以及庭院中梅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夜中的乡愁与孤寂。整体上,这是一首抒情性强烈,以景物烘托情感的典型唐诗。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

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

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

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道以中枢密,心将外理同。

白头生远浪,丹叶下高枫。

江上萧疏雨,何人对谢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

策杖迎诗客,归房理病身。

闲收无效药,遍寄有情人。

草木分千品,方书问六陈。

还知一室内,我尔即天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行

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

落日青丝骑,春风白纻歌。

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

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