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送刘道士游天台

闻君梦游仙,轻举超世雰。

握持尊皇节,统卫吏兵军。

灵旂星月象,天衣龙凤纹。

佩服交带箓,讽吟蕊珠文。

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

斋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

烟霏子晋裾,霞烂麻姑裙。

倏忽别真侣,怅望随归云。

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

况此梦中梦,悠哉何足云。

假如金阙顶,设使银河濆。

既未出三界,犹应在五蕴。

饮咽日月精,菇嚼沆瀣芬。

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

仙中有大仙,首出梦幻群。

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

不知万龄暮,不见三光曛。

一性自了了,万缘徒纷纷。

苦海不能漂,劫火不能焚。

此是竺乾教,先生垂典坟。

形式: 古风

翻译

听说你梦见游历仙境,轻盈超越世俗的尘埃。
手持皇家的符节,统领守护着士兵和军队。
旗帜上描绘着星辰月亮的图案,衣服上龙凤交织。
佩带着仙道的符箓,吟诵着明珠般的诗篇。
缥缈的阆宫隐约可见,天上的音乐隐约可闻。
虔诚地拜见西王母,夜晚向东方的主神致敬。
烟雾缭绕如王子晋的衣襟,霞光灿烂如麻姑的裙摆。
忽然告别真实的伴侣,惆怅地随着归云离去。
人生如同大梦,梦与醒谁能分辨。
更何况这梦中之梦,悠远而不足挂齿。
即使在金阙之巅,或是银河的边缘。
既然未脱离三界,仍在五蕴的束缚之中。
吞饮日月的精华,咀嚼清露的芬芳。
仍然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熏染。
仙界中有大仙,超脱于梦境的群体。
慈光一照,深奥的法门相互交融。
不知何时到万年的尽头,不见日月星辰的昏暗。
本性自然明了,万缘纷扰只是徒然。
苦海无法淹没,劫火无法焚烧。
这是佛教的教诲,先贤留下的经典训诫。

注释

闻君:听说你。
梦游仙:梦见游历仙境。
轻举:轻盈飘举。
世雰:世俗的尘埃。
尊皇节:象征皇家权威的符节。
吏兵军:士兵和军队。
灵旂:有灵性的旗帜。
星月象:星辰月亮的图案。
天衣:天神的衣服。
龙凤纹:龙凤的图案。
交带箓:仙道的符箓。
讽吟:吟诵。
蕊珠文:明珠般的诗篇。
阆宫: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缥缈间:隐约可见。
钧乐:天上的音乐。
斋心:虔诚的心。
西母:西王母,道教中的女神。
暝拜:夜晚的礼拜。
东君:东方的主神,太阳神。
烟霏:烟雾缭绕。
子晋:王子晋,古代神话人物。
霞烂:霞光灿烂。
麻姑:道教中的仙女。
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现象。
菇嚼沆瀣芬:形容吞食天地精华。
沆瀣:夜间的清露。
竺乾教:对佛教的称呼,竺乾即印度,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典坟:古代经典的总称。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仙境意象的诗篇,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其中蕴含着对超脱尘世、追求道法的向往。诗中的语言华丽,想象丰富,展示了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和对仙界生活的美好憧憬。

开篇“闻君梦游仙,轻举超世雰”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其中“梦游仙”表达了对于仙境的向往,而“轻举超世雰”则描绘了一种轻松自如、凌驾尘世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握持尊皇节,统卫吏兵军。灵旂星月象,天衣龙凤纹”,通过对仙人手执法宝、统率神兵以及拥有星辰为装饰、龙凤为伴的描写,更深化了仙境的壮丽与超自然的特质。

“佩服交带箓,讽吟蕊珠文”则展示了仙人的日常生活,其中佩戴着精美的饰物,诵读着神秘的经文。这些细节增添了一份仙界生活的真实感和诗人对于此种生活的向往。

“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中的“阆宫”指的是道教中的一座神山或仙境,这里通过对音乐的描述,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那遥远而又模糊的仙乐,进一步加深了仙境的神秘与美好。

“斋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则描绘了一种敬礼天地、自然万物的场景,这里的“西母”和“东君”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尊或自然之神,诗人通过对这些神灵的崇拜,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宇宙和谐共生的追求。

后续的几句,“烟霏子晋裾,霞烂麻姑裙”继续描绘了一种幻想中的仙境生活,其中“烟霏”、“霞烂”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而“子晋裾”和“麻姑裙”则增加了对仙人的形象描述。

接着,“倏忽别真侣,怅望随归云”表达了一种对于离别仙界、回到尘世的无奈与眷恋之情。这里的“真侣”指的是道教中的修行者或仙人,而“归云”则象征着返回到仙境的愿望。

“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这两句哲理十足,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如梦的看法,以及梦境与现实界限模糊的感慨。

紧接着,“况此梦中梦,悠哉何足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即在梦中还能有更深层次的梦境,这使得梦和醒之间的区别变得更加不明显。

“假如金阙顶,设使银河濆。既未出三界,犹应在五蕴”则是诗人对于仙境的一种想象,其中“金阙顶”、“银河濆”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高远之地,而“三界”和“五蕴”则指的是佛教中的概念,分别代表了宇宙的三个层次和尘世的五种感官享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束缚、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后面的“饮咽日月精,菇嚼沆瀣芬。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则通过对仙人的修行方式和感官体验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超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引起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追求。

“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一句,则深刻揭示了即便是在仙境中,也难以完全摆脱世间的诱惑和束缚。

“仙中有大仙,首出梦幻群。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描绘了一位在仙界中的高级仙人,这位仙人的出现打破了梦幻的界限,而“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则展示了这位大仙传授道法的情景。

“不知万龄暮, 不见三光曛。一性自了了, 万缘徒纷纷”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超脱以及对于世间万物的看破。这里,“万龄”、“三光曛”都象征着时间的长久与永恒,而“一性”则指的是道家中的一元之理,意指返回到本源的状态。

最后,“苦海不能漂,劫火不能焚。此是竺乾教,先生垂典坟”则表达了一种对于道法的坚信,即便是在世间的痛苦与灾难面前,也无法动摇修行者的决心。这几句通过对“竺乾教”的提及,以及对“先生”(可能指的是某位道教宗师)的尊敬,展示了诗人对于道法的认同和崇敬。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

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馀。

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

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

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

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

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

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

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

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

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

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

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

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

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

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

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

恩光未报荅,日月空居诸。

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

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顺之琴者

阴阴花院月,耿耿兰房烛。

中有弄琴人,声貌俱如玉。

清泠石泉引,雅澹风松曲。

遂使君子心,不爱凡丝竹。

形式: 古风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乐天

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

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近闻屈指数,元某与白乙。

旁爱及弟兄,中权避家室。

松筠与金石,未足喻坚密。

在车如轮辕,在身如肘腋。

又如风云会,天使相召匹。

不似势利交,有名而无实。

顷我在杭岁,值君之越日。

望愁来仪迟,宴惜流景疾。

坐耀黄金带,酌酡赪玉质。

酣歌口不停,狂舞衣相拂。

平生赏心事,施展十未一。

会笑始哑哑,离嗟乃唧唧。

饯筵才收拾,征棹遽排比。

后恨苦绵绵,前欢何卒卒。

居人色惨淡,行子心纡郁。

风袂去时挥,云帆望中失。

宿酲和别思,目眩心忽忽。

病魂黯然销,老泪凄其出。

别君只如昨,芳岁换六七。

俱是官家身,后期难自必。

形式: 古风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问刘白

正与刘梦得,醉笑大开口。

适值此诗来,欢喜君知否。

遂令高卷幕,兼遣重添酒。

起望会稽云,东南一回首。

爱君金玉句,举世谁人有。

功用随日新,资材本天授。

吟哦不能散,自午将及酉。

遂留梦得眠,匡床宿东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