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篇

县楼漏鼓声逄逄,秋深夜永睡未浓。

窗前秋色已可掬,枕畔秋凉能暗通。

偶思向来所历事,记一忘十马牛风。

醒然如寤或省起,四壁不耐吟秋蛩。

秋蛩赋命抑何小,声则甚大凄而雄。

艰难七月陈王业,警戒再四由姬公。

如何秋蛩蒙好语,意谓有渐将成终。

初非卒然来径去,有如疾风转孤蓬。

入我床下声更切,恐我佐邑务纤洪。

情知官府印窠大,不信民间机杼空。

就中懒妇丝未理,狂讴野舞废女红。

竞言秋蛩非促织,自是合欢人不识。

绿牙作笼金作栅,万钱争买成戏剧。

抚枕三叹忽成诗,秋蛩秋蛩竟何为。

汝喙从此钳,汝声从此辞。

不平之鸣汝何预,宵尔之织汝无衣。

自形自色虽天付,我欲睡矣汝且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秋虫篇》由宋代诗人张侃创作,通过对秋夜中一只不起眼的秋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诗开篇即以“县楼漏鼓声逄逄”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深沉,接着“秋深夜永睡未浓”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深沉,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沉思。接下来,“窗前秋色已可掬,枕畔秋凉能暗通”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秋夜氛围,引出主人公对过往经历的回忆。

“偶思向来所历事,记一忘十马牛风”表达了主人公思绪的纷繁复杂,记忆的片段化,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感慨。随后,“醒然如寤或省起,四壁不耐吟秋蛩”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活动的动态变化,从清醒到半梦半醒的状态转换,反映出主人公在思考与逃避之间的心境挣扎。

“秋蛩赋命抑何小,声则甚大凄而雄”是对秋虫生命的赞美与同情,尽管其生命微小,却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接下来,“艰难七月陈王业,警戒再四由姬公”借用了历史典故,寓意人生的艰辛与警醒,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忘初心。

“如何秋蛩蒙好语,意谓有渐将成终”表达了对秋虫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即便生命短暂,也能以自己的方式留下痕迹。接下来,“初非卒然来径去,有如疾风转孤蓬”以秋虫的迁徙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可预测性。

“入我床下声更切,恐我佐邑务纤洪”则揭示了秋虫与人的关系,它似乎在提醒主人公,即使在忙碌的官场生活中,也不应忘记生活的本质与真谛。最后,“汝喙从此钳,汝声从此辞。不平之鸣汝何预,宵尔之织汝无衣”表达了诗人对秋虫命运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反思了人类自身的行为与责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秋夜中一只秋虫的生命状态,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张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赋予了这首《秋虫篇》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关怀。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仁画龙

怀仁两龙今几载,墨色欲尽形模在。

有时驱雨成波涛,妙处暗与神明会。

三江七泽龙所居,夜深簸弄明月珠。

为人图画虽左计,不识凭依当殿隅。

世间纷纷称画手,谁识怀仁是刘叟。

龙兮龙兮神其灵,长使邦人书大有。

形式: 古风

前日昨日行

二九相唤不出手,妇人纫衣先纫袖。

门外霜风吹倒人,相见玉壶冰旧酒。

去年家居坐竹窗,日阴移处梅梢长。

今年负丞在山邑,并海寒气非寻常。

前日昨日风四起,顷刻冻合省河水。

雁宿芦花亦倦飞,只待桃花初水肥。

形式: 古风

望雨行

去年雨多浸坤轴,排檐日日注银竹。

菊花已老强飘黄,荷叶虽枯犹护绿。

今年梅雨久不来,暑风吹乾生尘埃。

苦求涓滴润田亩,敢望潋滟添酒杯。

昨日雨意十分好,雨声不断真是宝。

谁知好处放些悭,尚使老农恼情抱。

拙翁负丞方五旬,为民致祷施殷勤。

飞云渐黑开又合,恋恋未竟林花纷。

形式: 古风

题鼠狼捕雀图

三雀相逐枯竹低,鼠狼睥睨雀高飞。

可怜一雀翎翅短,天寒日暮充尔饥。

充作饥肠仅一饱,雀雀悲鸣犹未了。

至今不敢视枯竹,拣得寒林深处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