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老香多气自严,馀烟勃郁透疏帘。
须臾过尽惟灰在,借问谁收一番炎。
这首诗描绘了松木燃烧后留下的独特景象与深邃意境。诗人以“松老香多气自严”开篇,生动地刻画了老松树散发出浓郁香气,其气息庄重而威严的特点。接着,“馀烟勃郁透疏帘”一句,通过描述余烟弥漫、穿透稀疏窗帘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松木燃烧后烟雾缭绕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静谧的空间之中。
随后,“须臾过尽惟灰在”描绘了短暂的燃烧之后,只有灰烬留存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以及生命从繁盛到消逝的过程。最后,“借问谁收一番炎”则以一个疑问句结束,引人深思,似乎在询问是谁或什么力量能够收集并转化这番炽热,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哲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木燃烧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壮观,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轮回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美人寒甚懒开扉,金作松花插羃䍦。
几度低头疑堕落,青烟已断未消时。
枯萼鳞皴不复坚,重重正似半开莲。
曾经樵舍砖炉见,未许邦君画閤然。
黄蜡供炊自一家,锱铢贫富递矜誇。
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荔子生红无奈远,陈家晒白到犹难。
虽无驿骑红尘起,尚得佳人一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