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黄蜡供炊自一家,锱铢贫富递矜誇。
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中对松花的珍视与消费现象。通过对比黄蜡和松花的价格,以及都城内人们对松花价格高涨的反应,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奢侈品的追求与攀比心理。
首句“黄蜡供炊自一家”,以黄蜡作为引子,点明了黄蜡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同时也暗示了其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地位。接着,“锱铢贫富递矜誇”一句,揭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财富的衡量标准,即便是微小的差距,也能成为炫耀的资本,体现了社会阶层间的微妙关系。
“都城争买方薪贵”,描述了都城内因松花价格高昂而引发的竞争购买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与商品价值的普遍提升。最后,“却顾松花已自奢”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松花作为奢侈品的地位,即使价格昂贵,也依然受到追捧,进一步凸显了当时社会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与消费观念的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蜡与松花价格差异的对比,以及都城内人们对于松花高价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宋代社会中消费主义倾向与阶层差异的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荔子生红无奈远,陈家晒白到犹难。
虽无驿骑红尘起,尚得佳人一笑欢。
闻公归橐尚空虚,近送楞严十卷书。
心地本无生灭处,定逢生日亦如如。
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