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

诏乐临东序,时驾出西园。

虽穷理游盛,终为尘俗喧。

岂如弘七觉,扬鸾启四门。

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

山风乱采眊,初晃丽文辕。

林开前骑骋,径曲羽旄屯。

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

回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谈空匹泉涌,缀藻迈弦繁。

轻生逢遇误,并作辈龙鹓。

顾已同偏爵,何用挹衢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昭明太子在钟山解讲时的场景,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与深邃的哲学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解讲活动的庄严与宁静、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和谐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诏乐临东序,时驾出西园”,开篇即以宏大场面展现,昭明太子的解讲活动在庄严的仪式中展开,乐声悠扬,车马出行,预示着一场精神与智慧的盛宴即将开始。

“虽穷理游盛,终为尘俗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尽管解讲活动充满了智慧的光辉,但终究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喧嚣,暗示了追求真理与理想状态的不易。

“岂如弘七觉,扬鸾启四门”,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弘七觉的觉悟与智慧,他能开启心灵之门,引领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

“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夜晚箫管之声清越,清晨的阵雨洒满郊野,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解讲活动的神秘色彩,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如同清风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山风乱采眊,初晃丽文辕”,山风中,采眊(一种古代乐器)的声音与山景相映成趣,初升的阳光照耀着文车的车辕,展现出一种和谐与美丽的画面,寓意着知识与艺术的结合。

“林开前骑骋,径曲羽旄屯”,林间道路蜿蜒,前有骏马驰骋,后有羽毛装饰的队伍驻足,描绘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象征着智慧与力量的并存。

“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烟雾缭绕的山壁呈现出青翠的颜色,溪水潺潺,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回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解讲活动结束后,太子返回重阁,继续探寻真理的源头,体现了他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谈空匹泉涌,缀藻迈弦繁”,在交谈中,智慧如同泉水般涌流,文辞如同繁星般璀璨,展现了思想与语言的丰富与深邃。

“轻生逢遇误,并作辈龙鹓”,诗人感慨于人生短暂,但能够遇到这样的解讲活动,如同与龙鹓(传说中的神鸟)为伍,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顾已同偏爵,何用挹衢樽”,最后,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然有幸参与,但与真正的智者相比,仍有所不及,表达了对更高层次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解讲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昭明太子及其弟子们在追求真理与智慧过程中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1)

刘孝仪(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梁代文学家。名潜,以字行。刘孝绰弟。随同出镇益州,兼记室。后又随晋安王萧纲出镇襄阳。曾出使北魏。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历任临海太守、豫章内史。后来侯景叛乱,州郡失陷。大宝元年(550)病逝

  • 生卒年:484~550

相关古诗词

和简文帝赛汉高庙诗

圭币崇明祀,牲樽礼贵神。

风惊如集庙,光至似来陈。

徘徊灵驾入,叫咷倡歌新。

将言非为己,致敬乃祈民。

多才与多事,今古独为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行过康王故第苑诗

入梁逢故苑,度薛见馀宫。

尚识招贤阁,犹怀爱士风。

灵光一超远,衡馆亦蒙笼。

洞门馀旧色,甘棠留故丛。

送禽悲不去,过客慕难穷。

池竹徒如在,林堂暧已空。

远桥隔树出,迥涧隐岸通。

芳流小山桂,尘起大王风。

具物咸如此,是地感余衷。

空想陵前剑,徒悲垄上童。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闺怨诗

本无金屋宠,长作玉阶悲。

一乖西北丽,宁复城南期。

永巷愁无歇,应门闭有时。

空劳织素巧,徒为团扇词。

匡床终不共,何由横自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帆渡吉阳洲诗

扬帆乘浪华,操鼓要风力。

近树倏而遐,遥山俄已逼。

欲比惊龙制,将顿阳乌翼。

客行悲道远,唯须前路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