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苑外江头坐不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背离。"水精春殿转霏微"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一种清新而淡雅的情调。
接下来的"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景象,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和对生命流转的感悟。桃花与杨花的不同,以及黄鸟与白鸟的并存,都在无声中诉说着生命的多样性。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则是诗人的自我表达,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中的不如意,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里的“懒朝”指的是对早晨日出的惰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懒惰,这里的“朝”实际上是时间的象征,与世俗的距离感相呼应。
最后两句"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则是一种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哀叹。诗人通过对“吏情”(官职)的怀念来表达自己与世隔绝的心境,而“老大悲伤未拂衣”则是对年华流逝的无奈,虽有悲伤之情,但也未曾整理心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逃避。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
至今劳圣主,何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
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