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其一)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龙盘梵质层峰峭,凤展翔仪乙卷收。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秘绝踪由。

儒门弟子应难识,碧眼胡僧笑点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白鹤独立如蛇舞,神秘文字令鬼神忧惧。
龙形图案环绕山峰峻峭,凤凰展翅,似书卷收束。
正法之印与真理圣道相符,邪魔的秘密踪迹因此消失。
儒家弟子恐怕难以理解,碧眼胡僧却会心一笑。

注释

鹤立:白鹤独立。
文字:神秘的文字。
鬼神愁:令鬼神感到忧虑。
龙盘:龙形图案环绕。
梵质:神圣的材质。
层峰峭:山峰峻峭。
凤展:凤凰展翅。
正觉印:正法之印。
真圣道:真理圣道。
邪魔交秘:邪魔的秘密。
绝踪由:消失的原因。
儒门弟子:儒家弟子。
碧眼胡僧:碧眼的外国僧人。
笑点头:会心一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皇帝李隆基的作品,名为《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一种佛教修行的情景,通过对梵文和各种神秘象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首句“鹤立蛇形势未休”,鹤代表着高洁、独立,蛇形则可能指的是某种仪式中的舞动姿态,这里暗示了一种力量尚在积聚之中,气氛紧张。紧接着,“五天文字鬼神愁”表达了对宇宙奥义的探求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尊崇。

接下来,“龙盘梵质层峰峭”,龙象征着权力与灵性,而“梵质”则是佛教术语,指的是梵文经典,这里描绘了一种高远、险峻的精神追求之地。随后,“凤展翔仪乙卷收”中,凤凰象征着美好与和谐,而“乙卷收”可能暗示了对知识或智慧的收集与整理。

诗的下半部分,“正觉印同真圣道”,表达了对佛教中“正觉”即正确理解宇宙真理的追求。紧接着,“邪魔交秘绝踪由”则描绘了一种排斥邪恶、寻找心灵净化之路的情景。

最后两句,“儒门弟子应难识,碧眼胡僧笑点头”,其中“儒门弟子”指的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他们可能对佛教的奥义感到困惑。而“碧眼胡僧笑点头”则描绘了一位来自西域、目光如碧玉的高僧,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观察着这一切,仿佛在说,这些追求虽复杂,但本质上是可以领悟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隆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他个人的精神世界与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窗竹闲阴秋水薄,砌苔新色晓岚鲜。

不待江□移入座,便开三峡水来声。

芳字八行清露重,珠笺一片碧云轻。

形式:

七夕

会合无由叹久违,一年一度是缘非。

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小院

小院无人夜,烟斜月转明。

清宵易惆怅,不必有离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忆孟浩然

郊外淩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