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同谷县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煖席。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形式: 古风

翻译

贤者也有不终日烟熏火燎,圣人也有不安稳的床席。
更何况我这个饥饿愚蠢的人,怎能还贪恋安居之处。
初来这里山中,停车欢喜地势偏僻。
无奈被世俗牵累,一年四季四处奔波。
忧虑地离开这隐居之地,远方似乎更加遥远。
在龙潭边停下马车,回头望见白崖石。
临别之际,与朋友们依依不舍,泪水再次滑落。
友情虽无深厚,但老来贫困多凄凉。
我一生懒散,偶然在此找到隐居之所。
去留与心愿相悖,仰望林间的飞鸟自愧不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艰辛与孤寂,以及他对朋友和家人的思念。"贤有不黔突,圣有不煖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但诗人自身却处于一种饥饿愚昧的境地,无法达到那种安稳的居所。"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显示了诗人选择隐逸生活的心情。

然而,这种隐逸并非如愿以偿,"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反映出生活中的重压和劳作,时间在忙碌与奔波中度过。"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则表达了诗人对更加寂寞之地的向往。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中的景象描写展示了诗人在山中所见到的自然美景。"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则是对亲友离别时的情感表达,显示出一种深厚而难以割舍的感情。

接下来的"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揭示了诗人在隐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和悲凉。"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则是对自己性格的自我认识,与现实中的无奈形成对比。

最后,"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甘,对于不能如意地生活在山中而感到懊恼。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发秦州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发阆中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形式: 古风

可叹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