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谦之韵

珍重江船冒暑行,一宵心话更分明。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由来自浑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次谦之韵》。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以江船冒暑行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珍重江船冒暑行”,以江船在酷暑中航行的形象,象征着人在世间艰难前行的状态。接下来,“一宵心话更分明”则表达了在孤独与静谧中,人们内心对话更加清晰,心灵得以净化的过程。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这两句强调了追求生命意义和理解世界本质的重要性,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应深入本质去探寻。这体现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即通过内心的反省和实践,达到对真理的领悟。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批评了当时学术界过于偏重外在知识的搜集,忽视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入理解。王守仁主张回归人的本性,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最后,“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由来自浑成。”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良知(即人的本性)需要人为地去构建吗?还是它自始至终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浑然天成?这反映了王守仁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致良知”这一理念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王守仁心学的精髓,即通过内省和实践,达到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和谐共处。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再游浮峰次韵

廿载风尘始一回,登高心在力全衰。

偶怀胜事乘春到,况有良朋自远来。

还指松萝寻旧隐,拨开云石剪蒿莱。

后期此别知何地?莫厌花前劝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夜宿浮峰次谦之韵

日日春山不厌寻,野情原自懒朝簪。

几家茅屋山村静,夹岸桃花溪水深。

石路草香随鹿去,洞门萝月听猿吟。

禅堂坐久发清磬,却笑山僧亦有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游延寿寺次旧韵

历历溪山记旧踪,寺僧遥住翠微重。

扁舟曾泛桃花入,歧路心多草树封。

谷口鸟声兼伐木,石门烟火出深松。

年来百好俱衰薄,独有幽探兴尚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