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再游延寿寺次旧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延寿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回忆。
首联“历历溪山记旧踪,寺僧遥住翠微重”,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往昔游览的记忆,溪流与山峦清晰可辨,寺中的僧人仿佛依然居住在那片翠绿之中,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的意境。
颔联“扁舟曾泛桃花入,歧路心多草树封”,通过回忆扁舟泛入桃花林的情景,以及后来道路被杂草树木封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世事变迁、人事沧桑的主题。
颈联“谷口鸟声兼伐木,石门烟火出深松”,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象。山谷口传来鸟鸣声,与伐木声交织在一起,石门处的烟火从深松中透出,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蕴含着生活的烟火气息。
尾联“年来百好俱衰薄,独有幽探兴尚浓”,诗人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许多美好的事物都逐渐变得淡薄,唯有对探索幽静之地的兴趣依旧浓厚。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坚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