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延寿寺次旧韵

历历溪山记旧踪,寺僧遥住翠微重。

扁舟曾泛桃花入,歧路心多草树封。

谷口鸟声兼伐木,石门烟火出深松。

年来百好俱衰薄,独有幽探兴尚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再游延寿寺次旧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延寿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回忆。

首联“历历溪山记旧踪,寺僧遥住翠微重”,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往昔游览的记忆,溪流与山峦清晰可辨,寺中的僧人仿佛依然居住在那片翠绿之中,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的意境。

颔联“扁舟曾泛桃花入,歧路心多草树封”,通过回忆扁舟泛入桃花林的情景,以及后来道路被杂草树木封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世事变迁、人事沧桑的主题。

颈联“谷口鸟声兼伐木,石门烟火出深松”,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象。山谷口传来鸟鸣声,与伐木声交织在一起,石门处的烟火从深松中透出,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蕴含着生活的烟火气息。

尾联“年来百好俱衰薄,独有幽探兴尚浓”,诗人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许多美好的事物都逐渐变得淡薄,唯有对探索幽静之地的兴趣依旧浓厚。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坚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秋声

秋来万木发天声,点瑟回琴日夜清。

绝调回随流水远,馀音细入晚云轻。

洗心真已空千古,倾耳谁能辩九成?

徒使清风传律吕,人间瓦缶正雷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其一)

断云微日半阴晴,何处高梧有凤鸣?

星汉浮槎先入梦,海天波浪不须惊。

鲁郊已自非常典,膰肉宁为脱冕行。

试向沧浪歌一曲,未云不是《九韶》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其二)

尧舜人人学可齐,昔贤斯语岂无稽?

君今一日真千里,我亦当年苦旧迷。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山中仅有閒风月,何日扁舟更越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