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观雪韵

幽居穷僻傍邗沟,晚岁天寒雪意稠。

高卧但知深闭户,纵观何敢共登楼。

寒惊远塞孤飞雁,重压清江独钓舟。

遥想千官驰入贺,葱葱和气满皇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幽居生活图景,充满了宁静与深沉的氛围。诗人蔡戡以“幽居”为背景,将自己置于远离尘嚣的环境之中,通过“穷僻傍邗沟”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晚岁天寒雪意稠”,点明了时间与气候特征,晚年的岁月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凝重,而“雪意稠”则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来临,为后续的雪景描写埋下伏笔。

“高卧但知深闭户,纵观何敢共登楼。”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他选择在家中“高卧”,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而不是随波逐流,与他人一同登楼观赏。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珍视,以及对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

接下来,“寒惊远塞孤飞雁,重压清江独钓舟。”这两句通过雁与舟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壮阔与孤寂。大雪覆盖下的远塞,一只孤雁在空中飞行,显得格外凄凉;而清江上,一叶孤舟独自垂钓,更添了几分冷清与孤独。这些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最后,“遥想千官驰入贺,葱葱和气满皇州。”这两句诗则从个人的情感世界跳转到更为宏大的社会场景。尽管诗人身处幽居,但他想象着京城中官员们因雪景而欢庆的情景,表现出对国家和谐氛围的向往。这里的“葱葱和气”既指雪后空气清新,也暗含了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雪景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社会理想的映射。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忆故园梅花

遥忆家山千树梅,几年心力费栽培。

雪中最喜登楼望,月下偏宜傍水开。

东阁自怜诗兴懒,平泉不见信音来。

主人行矣休官去,怨鹤惊猿勿浪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雁荡

又持一节向东州,自怪平生欠此游。

胜地百年开雁荡,漏天千古泻龙湫。

云生半岫轻随足,泉落空岩急打头。

却恨昔贤无辙迹,谢公岭上更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元夕出游

九衢灯火万家春,岭外风光自可人。

剩喜丰登好时节,会须打扑困精神。

嬉游要属风流帅,衰懒何堪老病身。

勉意追陪非得已,由来忧乐本吾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用前韵成二首一以谢宪使和章一以述怀(其一)

五岭何烦汉节临,暂来南国种棠阴。

诗亲老杜真无敌,迹访涪翁尚可寻。

登览漫穷千里目,衰迟唯有五湖心。

江山弹压归诗伯,诗赋梅花雪片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