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秋风白云飞

风起秋尘外,山空海又围。

疏疏黄叶外,渺渺白云飞。

扫地驱残暑,林烟带落晖。

空明仙仗过,夭矫玉龙归。

中野悲游子,苍梧迎帝妃。

回首汾水上,不觉泪沾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深邃的情感。首句“风起秋尘外”,以秋风起始,暗示季节的更替,尘埃在风中飘散,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山空海又围”一句,将山与海并置,营造出广阔而深远的画面感,山的空旷与海的浩瀚形成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

“疏疏黄叶外,渺渺白云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黄叶稀疏地铺满了地面,与远处飘浮的白云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季节的变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白云的“渺渺”二字,不仅描绘了云的形态,也传达了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

“扫地驱残暑,林烟带落晖”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扫地不仅清除了夏日的余热,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林间的烟雾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

“空明仙仗过,夭矫玉龙归”两句,运用了神话色彩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神话元素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空明”形容仙仗的飘逸,“夭矫”描绘玉龙的姿态,两者相映成趣,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中野悲游子,苍梧迎帝妃”两句,转向对人的描写,通过“游子”的悲凉与“帝妃”的迎接,反映了人生的离合与情感的复杂。这种对比手法,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最后,“回首汾水上,不觉泪沾衣”一句,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触动。汾水作为背景,不仅强化了地点的特定性,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积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宋末元初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秋景.秋风思鲈莼

秋风已如此,游子复何为。

蕉鹿空形役,莼鲈绕梦思。

凉天新雁过,旅思白鸥知。

雪色松江鲙,银光笠泽丝。

人生归去好,乡味寄来迟。

尚觉姜难致,令人忆左慈。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秋景.闭门感秋风

世路故当穷,兴亡一转蓬。

闭门羞俗子,仰屋感秋风。

旧日施行马,如今掩候虫。

瞭然一叶下,从此万山空。

岁月玄蝉槁,乾坤白雁通。

荒凉今又在,吹笛月明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秋景.秋高风怒号

万里秋风下,还惊扫地高。

不因茅屋怒,全向树梢号。

寥廓归云尽,荒寒晚吹豪。

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

过耳鸣鹘羽,连山掣戴鳌。

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秋景.夜雨更秋风

世事惟孤枕,吾生尚转蓬。

共谁堪夜雨,何意更秋风。

已是霖铃苦,何当刻漏终。

又闻翻溟滓,不是滴梧桐。

衰壑鸣蛩外,寒灯落叶中。

忽明天似水,万里附冥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