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史诏的《立春书怀》,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立春时节荒村的寂寥景象,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寂寞荒村景”,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氛围,荒村在春天来临之际依然显得孤寂冷清,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接着,“凄其今日春”一句,通过对比春日的生机与荒村的凄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色彩,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趁时三盏酒,转眼一年人。”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短暂的欢愉与漫长的人生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饮酒是人们在特定场合寻求慰藉的方式,但在诗人这里,它却成了对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的无奈承认。
“发短胜添白,身闲亦耐贫。”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描述。白发的增多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而“身闲亦耐贫”则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豁达态度,即便物质贫乏,精神世界仍能保持宁静与满足。
最后,“韶光容易老,何事逐风尘。”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提出了对忙碌于世事、追逐名利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也提醒读者,珍惜眼前,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而非盲目追逐外在的繁华与虚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