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别元美》。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离别的哀愁,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首联“谁怜伏阙上书还,国士衔冤动帝颜”以“伏阙上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忠诚与正直的赞美,以及其遭遇不公时所承受的冤屈,触动了帝王的心弦。这里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同情,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公正缺失的批判。
颔联“杀气始应高碣石,飞霜犹自满燕山”运用自然景象象征,高耸的碣石山和弥漫的飞霜,既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也隐喻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动荡不安,暗示了国家的危机与友人可能面临的危险。
颈联“风尘双泪绨袍尽,湖海扁舟白发闲”通过“绨袍”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泪水,同时“风尘”、“湖海”、“白发”等词语则增添了岁月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友人年华老去、漂泊四方的感慨。
尾联“却念十年携手地,不知春色在吴关”将思绪拉回往昔,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友人的牵挂,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平安、幸福的祝愿。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诗坛大家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