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秉之莲花镫

炯然暗室有光辉,绿水荷花一尺围。

晴日破山晨欲上,落霞映渚暝将归。

舟浮太乙来蓬岛,炬赐仙郎入琐闱。

忆向庆成筵上见,珠帘玉镇世应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灯在暗室中散发出的光辉,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象。首句“炯然暗室有光辉”以“炯然”形容灯光明亮,即使在黑暗的室内也能照亮四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绿水荷花一尺围”描绘了莲花灯周围环绕着一片绿意盎然的荷塘,荷花围绕,仿佛整个空间都被生机勃勃的绿色所包围。

“晴日破山晨欲上,落霞映渚暝将归”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莲花灯所在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清晨的阳光穿透山峦,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边,为一天画上了温柔的句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莲花灯的存在如同自然界中的美好瞬间,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舟浮太乙来蓬岛,炬赐仙郎入琐闱”则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将莲花灯比作通往仙境的桥梁,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太乙是古代神话中的神仙,蓬岛则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火炬则代表了引导与启示。这一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最后一句“忆向庆成筵上见,珠帘玉镇世应稀”则通过回忆在庆祝宴会中见到的场景,强调了莲花灯的独特与珍贵。珠帘和玉镇都是奢华的装饰物,用来形容莲花灯的华美,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好的事物在世间难得一见,更加凸显了其非凡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灯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超凡境界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与秉之登郡城楼

城上高楼偶共过,吴王国里旧山河。

一春风雨行游少,千古兴亡感慨多。

远近人家烟欲暝,东西树影水微波。

沧浪一曲人归去,落日牛羊上浅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碧桃花

夭夭嫩叶丽春辉,道是梅花却又非。

香露乍匀红玉脸,轻云新染素罗衣。

日斜盆底开何晚,风动枝头落渐稀。

再到刘郎应未识,红尘紫陌思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秉之得子

庭前骑竹便为羊,左右峨峨会奉璋。

浩荡春波先有兆,郁葱佳气岂无祥。

八萧事业还追禹,五凤文章早赋梁。

我有佩刀先解赠,青云他日看参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太湖

茫然不省是人间,却有人家住近湾。

一处便须终日坐,百年能得几时閒。

将开复合雨馀雨,乍有忽无山外山。

安得扁舟如范蠡,遍寻七十二孱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