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七)赐食

谁言出相是山东,今日求贤欲致功。

玉馔满盘来禁里,鹄羹分鼎下天中。

但知恺弟酬君赐,旧讶权舆向国风。

曾笑侏儒饱欲死,宜思薇蕨不忘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谁说宰相出自山东,今日朝廷求才意在成功。
满盘珍馐来自皇宫内,盛宴佳肴分赐天子中。
只知以和乐态度回报君恩,早先惊讶权臣风气盛行于朝廷。
曾笑那些小人贪得无厌,应时刻铭记薇蕨般的忠诚。

注释

山东:古称,泛指崤山以东地区。
玉馔:珍贵的菜肴,形容食物精美。
禁里:皇宫之内。
鹄羹:比喻珍贵的食物。
权舆:权臣,掌握大权的官员。
国风:指国家风气或政治风气。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常用来比喻贪婪之人。
薇蕨:薇和蕨都是野菜,象征简朴生活和忠诚品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标题为《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七)赐食》。诗中,诗人以出仕之初的感慨开篇,表达了对朝廷求贤若渴、欲建功立业的认同。"玉馔满盘来禁里,鹄羹分鼎下天中"描绘了宫廷中的盛宴,暗示了自己的荣幸与责任。接着,诗人提到以和乐之心接受恩赐,同时也提及自己对传统美德的崇尚,如以国风为榜样,不忘忠诚。最后,诗人以讽刺的口吻回忆起过去对某些人的嘲笑,提醒自己即使地位提升,也不能忘记底层百姓和忠诚的原则。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谦逊、感恩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抱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九)赐书

选来金殿尽英豪,帝笔亲承始是遭。

就里少年唯贾谊,其间蜀客乃王褒。

善经有意尊儒甚,推泽方知待士高。

归付子孙传百世,深堂閒挂亦萧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二)诗癖

人间诗癖胜钱癖,搜索肝脾过几春。

囊橐无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多新。

但将苦意摩层宙,莫计终穷涉暮津。

试看一生铜臭者,羡他登第亦何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八)赐酒

时颁光禄酒,花出汉宫墙。

湛露承天渥,流霞落羽觞。

近亲龙尾道,远袭雀头香。

溺殿人谁见,终知曼倩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五)晨起

月向西楼下,天光候日开。

残星明宝鉴,百舌响宫槐。

玉井传新汲,金炉换宿灰。

黄门驰有诏,唱第许卿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