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戴念庭三尊

经岁旌旗驻菊坡,罗浮秋色近如何。

三山仙路城头迥,四百名峰入座多。

更借寇君劳主眷,重临黄相起舆歌。

西风开宴调云母,彩服承欢佩绶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寄戴念庭三尊》。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戴念庭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身处之地——罗浮山秋景的想象与赞美。

首联“经岁旌旗驻菊坡,罗浮秋色近如何。”以“经岁”点明时间之长,“驻菊坡”则暗示友人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菊花盛开的山坡上,旌旗飘扬,象征着友人的生活状态和环境的美好。接着,“罗浮秋色近如何”则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所在地秋色的关切与期待,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颔联“三山仙路城头迥,四百名峰入座多。”进一步展开对罗浮山的描绘。三山仙路,意味着这里有着传说中的仙境之路,城头迥远,四百名峰,展现了罗浮山的雄伟壮观,以及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这不仅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所在之地的向往与赞美。

颈联“更借寇君劳主眷,重临黄相起舆歌。”转而提及友人与他人的交往,寇君的劳力与黄相的欢迎,都体现了友人在当地受到的尊重与喜爱。这一联不仅表现了友人的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欣慰与自豪。

尾联“西风开宴调云母,彩服承欢佩绶过。”以“西风开宴”描绘了一幅宴会的场景,西风拂面,宴席开启,云母般的装饰增添了宴会的华美。而“彩服承欢佩绶过”则描述了宾客们穿着华丽的服装,享受着欢乐的时光,佩带绶带,象征着身份与荣誉。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乐,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秋色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生活状态的赞美,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生活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重阳前二日李尚卿孝廉过坐晚成堂月下小饮同钟裴仙处士侄汝侯二儿赣励同赋

一杯留子坐更前,沙饭藜羹亦畅然。

节到重阳犹二日,人归万里是经年。

疏篱问菊方抽蕊,新月窥池欲上弦。

莫笑白头狂喜甚,从来风雅贵薪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祝张盐宪二首(其一)

父兄关内建侯封,帝用和羹说命重。

丹诏黄河盟一带,青霄华岳见三峰。

著书共许追班马,补阙曾闻侍衮龙。

昨月拜持旌节出,榻前天语赐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祝张盐宪二首(其二)

南天鸿雁俨成行,东土篱花亦渐黄。

英岁未须论献寿,清秋唯报好飞觞。

小山招隐虚文藻,大雅维风属庙廊。

为问荆州张相国,部民谁是孟襄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客端州得王础尘书次其来韵二首(其一)

故人期不至,落月在闲庭。

漫有高山奏,谁同永夕听。

雄文应彩笔,利器忆青萍。

莫但凭双鲤,寒江好放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