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创作的《客端州得王础尘书次其来韵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故人期不至”,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期待与等待,却未能如愿相见的失落感。接着,“落月在闲庭”描绘了一幅夜晚庭院中月光洒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漫有高山奏,谁同永夕听”两句,以“高山流水”的典故,比喻知音难觅,即使有美妙的音乐演奏,也无人能真正欣赏与共鸣,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惜。
“雄文应彩笔,利器忆青萍”则转而赞美友人的才华与品德,暗示友人不仅在文学上有高超的造诣,还拥有像宝剑青萍一样的锋利才智与高尚情操。
最后,“莫但凭双鲤,寒江好放舲”一句,以“双鲤”代指书信,提醒友人不要仅仅依赖书信沟通,而应该有机会亲自相聚,共同畅游于寒冷的江河之上,寓意着希望未来能够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