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歌

山民岁时事莽卤,犹知拜扫一百五。

平明士女出城闉,黄土冈前列尊俎。

箬包粉饵蒸野蔬,富家烹羊贫荐鱼。

日暮肩舆踏风雨,江乡人家无犊车。

插花饮酒山边市,醉后歌声动邻里。

南人闻歌笑相寻,北人闻歌泪满襟。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里的居民遵循着粗犷的习俗,仍然知道在清明时节祭祀祖先。
清晨男女走出城门,聚集在黄土岗前摆设祭品。
竹叶包裹着糯米团和野菜,富户烤羊而穷人则以鱼为祭品。
傍晚时分,人们顶风冒雨坐轿子,江边乡村没有牛车代步。
在山边集市上,人们插花畅饮,醉后歌声飘荡邻里间。
南方人听到歌声会欢笑寻找源头,北方人听到却泪水涟涟。

注释

岁时事:节日习俗。
拜扫:清明扫墓。
平明:清晨。
城闉:城门。
尊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的礼器,泛指祭品。
肩舆:轿子。
犊车:牛拉的小车。
插花饮酒:乡村集市上的风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生活图景,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展示了山民的欢乐与悲凉,以及不同地区人士对于歌声的情感反应。

"山民岁时事莽卤,犹知拜扫一百五。" 这两句表明即便是在偏远的山区,人们在岁末时仍旧会举行祭祀和清扫祖先墓地的活动,即使是简单的拜祭,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延续。

"平明士女出城闉,黄土冈前列尊俎。" 这两句描绘了城中士族女子在节日里出门参加祭祀活动的情景,她们在黄土冈前摆放着供品,这些细节显示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宗教礼仪。

"箬包粉饵蒸野蔬,富家烹羊贫荐鱼。" 这两句通过对比富人家的羊肉与贫穷家庭的鱼类祭品,反映出了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平等,同时也透露出人们在节日里依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进行庆祝。

"日暮肩舆踏风雨,江乡人家无犊车。" 这两句描写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中仍需辛勤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的生活条件简陋,没有牛马车只得依靠人力挑担,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农业社会的艰辛。

"插花饮酒山边市,醉后歌声动邻里。"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欢乐的情境,人们在山边集市中饮酒作乐,醉酒后的歌声传遍了周围,营造出一种喜庆和谐的氛围。

最后两句 "南人闻歌笑相寻,北人闻歌泪满襟。" 则表达了不同地区人们对于歌声的情感反应,南方人士听闻歌声会感到愉悦,彼此寻找共鸣;而北方人士则因歌声勾起思乡之情,不禁潸然泪下。这不仅是对音乐情感的不同体验,也折射出人们对于家乡和文化认同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一亩

一亩秋蔬半成实,灶突无烟已三日。

良人佣车毙车下,老妇抱子啼空室。

秋风九月天已寒,饥肠不饱衣苦单。

我身为吏救无术,坐视啼泣空汍澜。

形式: 古风

七夕歌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银河云作桥。

河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纤成云雾紫星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与牵牛夫。

自从嫁得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理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见,七月七日桥边渡。

别长会少知奈何,却悔从来欢爱多。

匆匆万事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催晓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我言织女君莫叹,天地无穷会相见。

犹胜姮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形式: 古风

七日晚同潘郎乘月到栾家观鹤问石生羚羊角偶有之今早惠角一对良真是也吾药遂成欣然作诗

昨宵风月好,携手得吾人。

南街访老鹤,夜扣主人门。

入门未相见,清唳已可闻。

见我展双翅,俯啄意甚驯。

访药偶有之,初尚疑未真。

今晨堕我前,获此万里珍。

披图验良是,入药定有神。

望兹以试方,辅此老病身。

嗟我天所穷,一事百苦辛。

兹游乃辄遂,造物良已仁。

因歌遂成诗,往调柯山君。

形式: 古风

七月十日雨炎暑顿解有感

空山风雨夕,微雨凄房栊。

徂年兆摇落,感叹白头翁。

谪居困炊玉,无田愿年丰。

欲持一杯酒,旁舍庆老农。

烈日辞纨扇,高林坠晚风。

青灯夜斋静,不睡独闻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