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郎唐卿漕试

翁已鞭鸾上九霄,此郎虽小亦清标。

斯文尚有嫡传在,每见能令人意消。

身退吾难论一鹗,才高君必中双雕。

汉廷急士将亲策,想见诸儒避董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老翁已经骑着鸾鸟飞升到九天之上,这位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却也气质出众。
文雅的风度还有正宗的传人存在,每次见到他都能让人的心情舒畅。
说到隐退,我难以与你这样的猛禽相比,你的才华必定能射中两只雕鸟。
汉朝朝廷急需人才,将会亲自面试,可以想象那些儒生们会为了避开严厉的董晁而躲避。

注释

翁:老翁。
鸾:神话中的神鸟,这里比喻人。
上九霄:升到极高的天空,象征飞黄腾达。
此郎:这位年轻人。
清标:清秀出众,品格高尚。
斯文:文雅的风度。
嫡传:正统的继承者。
意消:心情愉快,心情舒畅。
身退:隐退,退出官场。
一鹗:比喻有能力的人。
双雕:两只雕鸟,象征成功。
汉廷:汉代朝廷。
急士:急需人才。
亲策:亲自面试。
董晁:可能指严厉的人物,如董卓或晁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送方郎唐卿漕试》。从内容来看,诗人是在祝贺一位名叫唐卿的年轻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并预祝他能取得好成绩。

“翁已鞭鸾上九霄”中的“翁”指的是诗人的尊称,这里用来代指诗人自己,而“鞭鸾”则是古代仙人乘坐的神兽,形容诗人已经达到了高远的地方;“此郎虽小亦清标”则是在赞扬唐卿年纪虽轻却才华横溢,“斯文尚有嫡传在”表明这种文学才能是可以继承下来的事物。

接下来的“每见能令人意消”则是说每次见到他,都能让人心旷神怡,忘记烦恼。“身退吾难论一鹗”中,“身退”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而“一鹗”则是一种大型的鹰,是用来比喻高超的才华;“才高君必中双雕”预祝唐卿因为他的才能,一定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像猎人射中两只鸟一样。

最后,“汉廷急士将亲策”是说汉朝(这里代指中央政府)迫切需要选拔人才,而“想见诸儒避董晁”则是在表达希望看到所有的读书人都能避免像唐代文学家董晁那样的遭遇,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整首诗充满了对年轻士人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出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的一种期待和希望。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方阜高赴衡州法掾

仕不论高下,丝毫要及民。

君其守三尺,古有活千人。

岳树侵云杪,江蓠满水滨。

楚芳饥可荐,切莫叹清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方添倅

忠惠横经地,今将五十秋。

诸生迎谒庙,吾子往监州。

吏散斋堂静,朋来郑校修。

勿嫌员外置,风月满鸿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方清孙参学

仆负轻装主倚辕,交游握手若为言。

须求沂水风雩乐,勿爱沙河夜市繁。

曩日士曾宗郭太,它时我欲传何蕃。

殷勤待折津亭柳,老怕春寒不出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方善夫赴鹭洲山长二首(其二)

柴门病后少曾开,今日人扶出郭来。

君奉潘舆贫亦乐,我贪汉橐老犹呆。

明师不患无高弟,大匠何尝有弃材。

若见蓬仙烦问讯,掉头一去几时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