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的《长途书感》。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长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石门山下酌贪泉,水陆长驱不计年”,开篇即以“贪泉”为引,暗喻人生的追求与欲望,而“石门山下”则点明了地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诗人仿佛在山间小径上漫步,不计岁月流逝,只沉浸于眼前的自然美景之中。
颔联“臧否有评惭月旦,浮沉何处问桑田”,转而探讨人生评价与世事变迁。诗人自谦于月旦评骘的公正性,同时也对世事的无常感到困惑,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思。
颈联“云随马足迎朝雨,风渡钟声送客船”,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动态美。清晨的雨伴随着马蹄声而来,风中传来寺院的钟声,似乎在为远行之人送行。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与期待。
尾联“便欲挂冠还海上,可谁能贷杖头钱”,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人想要辞官归隐,享受海上的自由生活,但又感叹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