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杂诗

乍浦瀛壖曲,遥连芦沥场。

迎船桑叶白,系缆菜花黄。

塔影开初地,钟声落上方。

孤城非铁瓮,先事慎提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东湖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人文活动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联“乍浦瀛壖曲,遥连芦沥场”,点出了东湖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曲折的海岸线上,与远处的芦苇湿地相连,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静谧的氛围。这里的“瀛壖”指的是海边或湖边的低洼地带,“芦沥场”则暗示了芦苇生长的湿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广阔的自然景象。

颔联“迎船桑叶白,系缆菜花黄”,进一步描绘了东湖周边的田园风光。船只在湖面上穿梭,岸边的桑树叶子呈现出一片洁白,而系缆之处的菜花则绽放着金黄色的花朵,色彩鲜明对比,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视觉上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颈联“塔影开初地,钟声落上方”,转而描述了东湖附近的人文景观。远处的佛塔在阳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开启了这片土地的神秘面纱;而悠扬的钟声则从高处传来,落在了某个隐秘的所在,增添了几分宗教的庄严与宁静。这一联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宗教元素,赋予了东湖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尾联“孤城非铁瓮,先事慎提防”,则以东湖附近的“孤城”作为收尾,表达了对历史与安全的思考。虽然这里并非坚不可摧的铁瓮之城,但在古代,对于防御和安全的重视依然不可或缺。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安全意识的提醒,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这首《东湖杂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东湖及其周边地区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安全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

陈熙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曹元甫招饮携谢阁同祝孟型

绮阁初开面面屏,疏梧修竹绕檐扃。

石纹衣露重添皱,山色逢秋一样青。

奇字翻从载酒识,高歌偏得倚云听。

却疑楼上临风处,两水双桥接杳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雨中望二梁

江心双劈洗云根,水气峰岚并作痕。

盘处抺空分远黛,望中拔地夹天门。

沿涯鱼国数家艇,傍麓人烟双树村。

长堑繇来称险固,兵戈消息易销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句容道中

一抺林峦雾霭迷,秣陵句曲竞东西。

峭桥雨滑酸驴石,毁寺堂虚卧象泥。

翠上染帷胎秫腻,绿纷垂线弱杨齐。

与人指点茅君路,望裹皈依先杖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登白纻山作二首(其一)

桓公酣宴地,罗绮骄春丛。

舞态馀回雪,歌声逗结风。

宾客三千醉,杂沓待鸣钟。

繁华能几时,转瞬成蒿蓬。

双鹤阵云寂,丹凤梁月空。

时时见樵牧,指点认故宫。

驰景信靡停,秉烛亦已悤。

寄谢世间人,为乐及从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