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纻山作二首(其一)

桓公酣宴地,罗绮骄春丛。

舞态馀回雪,歌声逗结风。

宾客三千醉,杂沓待鸣钟。

繁华能几时,转瞬成蒿蓬。

双鹤阵云寂,丹凤梁月空。

时时见樵牧,指点认故宫。

驰景信靡停,秉烛亦已悤。

寄谢世间人,为乐及从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桓公宴饮之地的繁华景象,通过“罗绮”、“舞态”、“歌声”等意象,展现了当时宴会的热闹与奢华。诗人以“宾客三千醉”描绘了宴会上的盛况,而“杂沓待鸣钟”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宴席的结束。

接下来,诗人通过“繁华能几时,转瞬成蒿蓬”,表达了对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随后,诗人以“双鹤阵云寂,丹凤梁月空”描绘了宴会后山中寂静的景象,以及曾经辉煌的建筑如今只剩下空荡的梁柱,象征着繁华后的荒凉与空虚。

最后,“时时见樵牧,指点认故宫”一句,通过樵夫和牧人在山中偶然发现旧日皇宫的遗迹,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诗人以“驰景信靡停,秉烛亦已悤”总结,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在描绘宴会盛况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繁华背后的虚无和时间的无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28)

林枝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白纻山作二首(其二)

兹山未称高,群阜胡若挹。

当其歌绕时,云霞四面集。

响戛忽若低,衣飘复如袭。

洒酒滴春华,至今芳草湿。

灼灼芙蓉姿,尚染胭脂汁。

宾从纷流水,委蛇朱履趿。

颐指山岳颓,风云惟呼吸。

不是孟参军,谁能不失色。

形式: 古风

自姑苏取道吴兴将抵桐汭沿江舟中览眺谩作

亭午发胥门,暮泊宝带桥。

回首望荒台,风雨何萧萧。

忽见吴江塔,尖峭入云霄。

江神鼓浪迅,伏怪谢阴骄。

村火倏隐见,橹音乍忽超。

推篷一盱衡,烟光澹晚潮。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虞素心省丈奉使江南便道归省

兰省风流清暇多,兴能一石饮无何。

仪成汉署绵为蕞,驭叱吴山黛送螺。

长荡湖边春濯柳,清风桥畔雨肥萝。

只今制作须孙叔,未得贪眠安乐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清明韩景圭同年招同诸省丈高梁桥游集

绿杨裀草嫩相怜,花暖丝柔入午天。

临水莫言无荡桨,游缰权作木兰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