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形式: 词牌: 两同心

翻译

在一个暮春的时节,我郊游踏青,桃红柳绿,恍如进入了桃源仙界。捡拾翠羽、采摘鲜花,闲闲地随着曲曲的流水前进。踏青的路上,不经意间宝马香车留下的浓浓芳香惹起了自己的春心。心中牵念,都在柳荫外的酒家歌楼,花树下的朱门绣户。
对着芳景,聊天并且借助美酒来消忧,不要说起那让人销魂的离愁吧。美好的心意,我们曾共一轮明月;痛苦的滋味,最是那黄昏时分。相思的时候,只有那一封封信笺、满袖的泪痕。

注释

两同心:词牌名。
此调有三体,这首词为平韵体,创自晏几道。
双调六十八字,上片七句三平韵,下片七句四平韵。
楚乡:楚地。
仙源:特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拾翠:拾取翠乌羽毛以为首饰。
后多指妇女游春。
踏青:古人有农历二月二日或三月上巳日郊游的习俗。
香尘:带有花香的尘土。
心心:彼此间的情意。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此处借指酒家。
朱门:红漆大门。
指贵族豪富之家。
“莫话”句:谓不要说伤心的话。
意思:心情,情绪。

鉴赏

这首宋词《两同心》是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以楚乡春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新而感伤的画面。词中通过“似入仙源”和“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的描绘,展现出春日里女子们在美景中游玩的场景,流露出一种闲适与愉悦的气息。

然而,词意转向了情感的深层体验。“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佳人的思念,青帘朱门象征着距离和不可触及的美。接下来,“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借酒浇愁,试图忘却心中的苦涩,但“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又揭示出黄昏时分的孤独和哀愁,明月虽美,却无法驱散黄昏带来的忧郁。

最后,“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那承载着思念的红笺上,满是无尽的泪水痕迹,凄美动人。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春景为引,以情感为核心,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收录诗词(264)

晏几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字:叔原
  • 号:小山
  • 籍贯: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 生卒年:1038年5月29日—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更漏子(其二)

柳间眠,花里醉,不惜绣裙铺地。

钗燕重,鬓蝉轻,一双梅子青。

粉笺书,罗袖泪,还有可怜新意。

遮闷绿,掩羞红,晚来团扇风。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更漏子(其四)

露华高,风信远,宿醉画帘低卷。

梳洗倦,冶游慵,绿窗春睡浓。

彩条轻,金缕重,昨日小桥相送。

芳草恨,落花愁,去年同倚楼。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更漏子(其一)

槛花稀,池草遍,冷落吹笙庭院。

人去日,燕西飞,燕归人未归。

数书期,寻梦意,弹指一年春事。

新怅望,旧悲凉,不堪红日长。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更漏子(其六)

欲论心,先掩泪,零落去年风味。

闲卧处,不言时,愁多只自知。

到情深,俱是怨,惟有梦中相见。

犹似旧,奈人禁,偎人说寸心。

形式: 词牌: 更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