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十七首(其八)

承恩天上有佳期,暂向亲庭捧寿卮。

落叶拂衣秋漠漠,飞云引目路迟迟。

催人白发时难缓,报国丹心剑自知。

我在鸳班当拄笏,春风争看凤来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与国家的多重情感与责任,既有对家庭亲情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国家忠诚的赤子之心。首句“承恩天上有佳期”,似乎在暗示诗人得到了某种来自上天的恩赐或机遇,但紧接着的“暂向亲庭捧寿卮”则将话题转向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家庭的关怀。

“落叶拂衣秋漠漠,飞云引目路迟迟”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落叶随风飘零,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而飞云在天空中悠然自得,又仿佛是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催人白发时难缓,报国丹心剑自知”则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白发生长的速度难以控制,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而“报国丹心剑自知”则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忠诚也如同剑一般坚定。

最后,“我在鸳班当拄笏,春风争看凤来仪”两句,可能是在想象自己在官场中的形象,以及对未来可能取得成就的期待。鸳班,可能是指官场中的职位,拄笏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手杖,象征着官职和权力。春风争看凤来仪,则是用凤凰的来临比喻自己的成功或重要性,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国家、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情怀。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失题十七首(其九)

秋阴漠漠雨丝丝,酒熟花香可赏诗。

黉舍卯君将欲去,玉堂坡老不胜思。

越山明月孤鸿远,潞渚斜阳匹马迟。

应有无端春草梦,邮筒频送往来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失题十七首(其十)

牧羊仙子宿烟萝,腾踏紫云时一过。

却老不须千岁药,太平同和万民歌。

眠羊何处云连野,渡虎无踪月满河。

闻道使君真得诀,于今白发巳无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失题十七首(其十一)

客舟曾过箄溪道,乔木参天识世家。

义不拾遗称长者,孝能肯搆岂浮华。

綵衣群舞书香远,乌帽高峨圣泽奢。

玉笛山头骑鹤去,不胜矫首泪横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失题十七首(其十二)

仙李传芳今几叶,轩下亭亭双桂抽。

千尺金台玉露夜,九重玉殿金风秋。

影横日月参差见,香喷乾坤远近浮。

惹得嫦娥同一笑,小山空自咏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