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送兄子高二首(其一)

怜兄独归去,花柳禁城春。

此日难为别,东风忽趁人。

天地虽为客,江湖亦采蘋。

脊令沙际急,目断一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所作的《都门送兄子高二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离别的不舍与深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首句“怜兄独归去”,直接点明了主题——送别兄长。一个“怜”字,流露出诗人对兄长独自离去的怜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花柳禁城春”描绘了一幅京城春日繁华、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伤感氛围。

“此日难为别,东风忽趁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不舍。诗人感叹这一天的分别难以承受,东风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离愁,不自觉地追赶着行人,仿佛在催促或陪伴着兄长前行。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界的风也带上了情感色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天地虽为客,江湖亦采蘋”两句,诗人将自己和兄长的关系比作漂泊于天地间的游子,即使身处江湖,也要像采蘋一样,寻找生活的希望与寄托。这里既有对兄长未来生活的关切,也有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

最后,“脊令沙际急,目断一沾巾”以“脊令”(即鹡鸰鸟)比喻兄长,表达了诗人对兄长急切离去的担忧和不舍。诗人目送兄长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视线尽头,不禁泪湿衣襟。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的凄凉与深情,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兄长离别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亲情的深刻感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389)

张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字:廷实
  • 号:东所
  • 籍贯:广东南海
  • 生卒年:1455—1514

相关古诗词

都门送兄子高二首(其二)

三月都门别,春光满帝畿。

莺声乱离思,柳絮点人衣。

北地归羸马,西山驻落晖。

如何一行雁,同去不同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人还川江

北风吹剑阁,细雨过长滩。

去去还乡好,悠悠行路难。

花开应有觉,草色亦无端。

明到三春放,高歌且剧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忆李子长

草木欣春至,尘埃向日忙。

笙歌闻永夕,风雨忆连床。

一味千年药,孤天万里航。

白云今已散,何处问行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重经鄱阳湖

众水之所汇,浩然成此湖。

清流通楚蜀,高浪拍匡庐。

润泽功须有,朝宗意不无。

烟云任遮障,日月共盈虚。

斗酒青莲醉,扁舟范蠡趋。

奔波吾老矣,怀古慨何如。

一矢歼陈虏,多方定禹谟。

康郎有遗庙,人极此中扶。

形式: 排律